撰文:刘教链
朋友发来一个段子:跟几个打网球的朋友聊天,大家的共识都是中国人,小镇青年,一线大厂,35 岁之前只要你不是个混子,有个一技之长,不瞎几把投资瞎几把创业,有 1000 万 -2000 万净现金是非常正常的。
不得不说,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人们各方各面的焦虑。容貌焦虑,财富焦虑,鸡娃焦虑,等等。很多时候,甚至不是这世界真的那么令人焦虑,而是网络段子手的牛逼吹的太厉害了。
就像典型的「知乎百万年薪」梗一样,在互联网上,似乎 A8(指 1000 万即价值 8 位数的净资产)都是那么的平平无奇。犹如在币圈,A9 仿佛是人人轻而易举唾手可得,分分钟几个高倍杠杆犹如探囊取物一般。
那么回归现实,净资产 A8 究竟有多难?
事实上,的确很难。
根据胡润研究院 2024 年和 2025 年的报告数据,中国拥有 A8 级别净资产(即 1000 万人民币以上)的家庭数量大约为 206.6 万户。
这个 206.6 万户,占全国总家庭数的比例极低,大约也就只有 0.5%。若按个人计算,考虑到部分家庭可能由多个高净值成员组成,实际 A8 级别的个人数量可能在 300 万到 500 万之间。
300 万到 500 万,相比全国 14 亿、15 亿总人口而言,占比大约在千分之 2 到千分之 3.5 之间。
这么说吧,在非密集社交和不去那种人流量巨大的场合的情况下,一个普通的城市居民一天正常活动能够遇到的所有人加起来通常粗估也就是 200 到 1000 人。也就是说,如果你是 A8,出门一天,正常吃饭买菜坐车,目之所及能够遇到的所有人,几乎都没你有钱。
这样一个净资产 A8 以上的群体被称为「高净值家庭」,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其中北京的高净值家庭数量最多(29.9 万户),其次是上海(26.5 万户)。
从构成比例上看,企业主占比 54%(约 111.6 万户),金领(高管、专业人士)占比 34%(约 70.2 万户),职业股民占比 7%(约 14.5 万户),不动产投资者占比 5%(约 10.3 万户)。
从城市分布上看,北京(29.9 万户),上海(26.5 万户),香港(21 万户),深圳(7.9 万户),广州(7.3 万户)。
近年来,高净值家庭数量有所下降(2024 年减少 1.7 万户),主要受房地产调整、经济环境影响。不动产投资者占比下降明显,从 2020 年的 10% 降至 2024 年的 5%。
根据中金数据,中国前 1% 的富豪(约 460 万人)平均资产为 6300 万,而中产阶级(约 9900 万人)平均资产仅 100 万,剩余 13 亿人总资产仅 30 万亿。
A8(1000 万)属于财富金字塔顶端,远高于普通中产(A7,100 万级),甚至在一线城市,拥有千万房产的家庭也未必达到 A8,因为净资产需扣除负债。
更别说开头的段子里谈到的 A8 还附加了两个严苛的条件:一、A8 净现金,也就是高流动性资产,这就要排除房产等不动产;二、年龄不超过 35 岁,或者在 35 岁左右。
由于钟爱房产的文化属性,许多家庭的财富集中在房产,但近年房价增速放缓甚至下跌,导致资产缩水。例如,北京某购房者 2022 年以 680 万购入的房产,2025 年估值仅 640 万,加上利息损失达 100 万。
现实是,仅靠工资收入几乎不可能达到 A8。比如,一位典型的网约车司机月收入仅 3000-5000 元,工作 50 年也无法积累百万资产。
A8 以上人群的财富增长依赖投资、创业或资源整合,而非单纯劳动。例如,短视频、直播带货或创业成功者可能快速跃升,但普通人缺乏相关认知和机会。
另外,A8 以上群体往往形成封闭社交圈,普通人难以接触有效信息或资源。这就是著名的「挤公交理论」:先上车的人都想抢先一步焊死车门,不让后面的竞争者挤上来。
最后,债务压力和行业波动也让普通人的创富之路充满坎坷。38.7% 的中国家庭资产负债率超 60%,高房贷、教育、养老支出挤压财富积累空间。部分中产因行业衰退(如教培、房地产)降级至 A5-A6,显示出其财富结构的稳定性不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兴科技的发展,一些超级个体通过自媒体(如短视频、公众号)打造影响力,实现了财富跃迁。通过创业或投资,年净收入 300 万以上并持续 3-5 年,可能进入 A8。这些是新时代赋予普通人的新机遇。
不过,通常而言,当一个新的致富机遇被所有人都知道的时候,那么也往往意味着红利期也就要过去了。此时后知后觉者再投入其中,可能就成了明日黄花的接盘侠。
综合而言,达到 A8 净资产需要突破收入天花板、抓住时代红利(如房产、互联网)、具备高阶认知并规避经济风险。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仅靠个人努力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