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Nico
编译:Saoirse,Foresight News
想必大家都注意到,近期 Pump.fun 已重新夺回市场主导地位。上一篇文章中,我重点分析了竞争对手与交易终端的现状;而在本文中,我将聚焦 Pump.fun 的看涨逻辑,以及通过原生启动平台(Launchpad)直播在 CCMs(创作者资本市场)中浮现的广阔市场机遇。
如今,PUMP 代币价格已稳稳高于 ICO 募资价,且平台已推出多项更新,前景一片向好。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剖析其中细节。
PUMP 的收入飞轮
自 ICO 以来,超半数参与者已售出所持代币,还有大量代币被转移至其他钱包 —— 这很可能是为了通过一个或多个经过 KYC 认证的钱包,将代币分批次出售给不同买家。
代币上线后曾出现价格下跌,为此 Pump.fun 启动了「收入回购」机制,每日回购金额通常占当日总营收的 90%-95% 以上。截至目前,回购总额已超 7800 万美元;通过 Pump.fun 官方回购仪表盘,可查看每日回购金额及「供应抵消比例」(当前已抵消 5.75% 的流通供应量)。
我曾建议 Pump.fun 团队在仪表盘上添加「累计回购曲线」,以直观展示回购规模的增长趋势。在官方更新前,大家可先参考 @Adam_Tehc 制作的非官方仪表盘。
从数据可见,Pump.fun 每日回购额达 100 万 – 250 万美元,且规模还在快速增长 —— 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收入飞轮」:Pump.fun 用营收回购代币→吸引更多用户,带动交易量与手续费增长→平台获得更高营收,进而加大回购力度,推动飞轮持续运转。
目前,PUMP 主链流动性池的资金规模约为 2000 万 – 3000 万美元,这样的回购力度足以抵消现有持有者的抛售压力。此外,流动性池与 USDC 配对,也增强了对 SOL 价格波动的抵抗能力。
从 @jermywkh 整理的市盈率(P/E)数据对比可见,与那些市值更高、营收却更低的竞争对手相比,Pump.fun 的估值被严重低估。若市场环境向好,PUMP 有望实现估值追平。
竞争格局
Pump.fun 的「飞轮效应」与 Bonk、Heaven Dex 等近期竞争对手的核心差距,在于其在 Solana Meme 币领域已积累的「原生社区」与「生态文化」。
这些竞争对手既缺乏过往业绩支撑,也没有充足的利润储备。而 Pump.fun 团队凭借已建成的生态与过往成果,在未来发展中占据了巨大的先发优势。
如今,随着功能完备的 Pump.fun 移动应用上线、直播功能推出,以及创作者费用的大幅提升,Pump.fun 进一步巩固了「Meme 币发行与交易首选平台」的地位 —— 接下来我们会详细拆解这些举措。
我个人认为,Pump.fun 的一大亮点是「不强制开发者、交易者或普通用户按特定方式操作」,而是让社区自主决定产品的发展方向与潜在用途。不过,在「为开发者提供更完善的工具,方便其基于 Pump.fun 搭建项目」这一点上,Pump.fun 仍有提升空间。
从资金储备来看,Pump.fun 在回购前已实现约 8 亿美元营收,加上 PUMP ICO 阶段筹集的 5 亿美元,目前团队手中仍持有约 13 亿美元资金 —— 这一规模,没有任何竞争对手能够企及。
简要概括当前市场份额:Pump.fun 已重新占据 80%-90% 以上的市场主导地位,Bonk 的领先优势持续减弱,Heaven Dex 虽曾短暂崛起但很快沉寂,而 Believe 则几乎无法构成竞争威胁。
重点项目解析
Ascend:让创作者收入翻 10 倍的新方案
Meme 币发行的最大痛点,是「热度褪去后难以维持生态」。而 Ascend 项目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将创作者手续费提升 10 倍」,为创作者提供持续动力 —— 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可自主用于代币的长期推广。
在 Pump.fun 发行代币完全免费,且在「预绑定阶段」(代币市值 0-8.5 万美元,按 SOL 价格约 200 美元计算),创作者可获得交易量 0.3% 的手续费分成。
收费规则方面:Pump.fun 在预绑定阶段收取 0.93% 的手续费(接近 1%),绑定后收取 0.05% 的固定手续费,此外还需额外支付 0.2% 的流动性池(LP)兑换费。
创作者手续费会随代币市值增长动态调整:市值在 1000 万 – 1100 万美元区间时,手续费浮动范围为 0.3%-0.9%;当市值接近 2000 万美元时,手续费会逐渐降至 0.05%(仍按 SOL 约 200 美元计算)。
这一机制带来了显著变化:在代币低市值阶段(1000 万美元以下),手续费大幅向创作者倾斜,许多新发行代币的创作者借此获得了极高回报。以往,代币「长期处于低市值区间」会被视为看跌信号;如今,这反而可能成为看涨信号 —— 因为创作者有更强的动力维持代币生态。
理论上,当代币市值达到较高水平后,大型交易者无需担心高手续费问题(可放心加大交易规模);不过目前尚无太多高市值代币验证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对于 Ascend 项目推出前已发行的代币,如今也能获得更高手续费分成 —— 这对现有代币生态是重大利好。
作为参考,下图展示了近期热门代币在 Ascend 项目前后的创作者手续费变化。
Glass-Full 基金会
早些时候,Pump.fun 团队启动了「Glass-Full 基金会」,计划用部分营收回购平台上的热门代币,并将这些代币纳入平台资产负债表。
尽管这一举措颇具诚意,但本质上只是「对生态的小额支持」,更像是为应对当时 Bonk 推出的类似竞争方案而采取的短期策略 —— 一个月来基金会未再进行新的回购,也印证了这一点。不过,社区对该基金会的反响依然积极。
截至目前,基金会已回购价值 160 万美元的 Pump.fun 热门代币,整体亏损仅 10%;且这些代币大概率不会被出售,相当于变相「销毁」(减少流通供应)。
已回购的代币包括:TOKABU、USDUC、NEET、DOLLO、INCEL。
直播与 CCMs(创作者资本市场)
Pump.fun 近期公布了其直播服务的增长数据 —— 新直播平台往往难以快速获得用户认可,但 Pump.fun 的表现十分亮眼,数据足以证明其吸引力。
创作者费用的优化,不仅极大激励了「热门事件直播」,还吸引了「非加密领域主播」尝试这种新的流量变现方式:在传统直播平台,主播不仅面临激烈竞争,还需满足「最低粉丝量」「最低观众数」等门槛才能变现,且变现后也无法保证高收益。
而在 Pump.fun,主播更容易脱颖而出 —— 他们可通过「代币相关互动」快速吸引关注,借助热门事件实现流量爆发,再通过创作者手续费与初始代币供应(若选择出售获利)获得高额回报。
我认为,「微型网红入局 Pump.fun 直播」才刚刚起步:一方面,在 Pump.fun 发行代币完全免费;另一方面,通过移动应用即可便捷开启直播 —— 这种低门槛的模式,会让该场景的需求持续增长。
我个人也计划近期在 Pump.fun 开启直播;经过团队调研,我们希望 Pump.fun 能为主播提供更多支持:比如更完善的开发工具(方便基于平台搭建功能)、更详细的数据分析功能,以及更多直播特色功能。
移动优先策略:聚焦顶级交易者与开发者
Pump.fun 一直明确强调「移动优先」,并在原生应用中融入了丰富的社交功能:包括 KOL / 顶级交易者排行榜、代币专属聊天室(仅应用端可见)、直播实时聊天,甚至用户间的私信功能。
不难预见,随着用户渗透率提升,这些社交功能会不断优化,进一步强化「Pump.fun 是 Meme 币交易与发行首选平台」的定位。
需要注意的是,开发者是 Meme 币生态的核心 —— 没有开发者,就没有新代币。未来,Pump.fun 很可能会加大对开发者的扶持力度:比如重点推广优质创作者、为他们提供类似「KOLSCAN」的专属展示平台。
目前,https://devscan.wtf 与 https://www.devscan.tech 等网站已做出初步尝试,会展示「顶级高频发行者」及其相关数据。
总结与展望
Pump.fun 的未来前景光明:社区活跃度高涨,代币经济模型逻辑清晰;通过「与生态契合的协议设计」与「透明的沟通」,Pump.fun 无疑已重新赢回社区信任。
尽管 PUMP 代币要到 2026 年 7 月才会解锁,未来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