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机器人研究报告:去中心化机器经济及具身智能的现状及展望

当前面临技术集成、交互体验、用户教育等多方面的挑战,但具身智能与Web3结合所带来的范式变革仍具有巨大的潜力。

当前面临技术集成、交互体验、用户教育等多方面的挑战,但具身智能与Web3结合所带来的范式变革仍具有巨大的潜力。

摘要

本报告探讨了传统科技巨头主导的技术趋势如何向加密货币市场迁移,并预测这一周期规律将在人形机器人赛道重现。

报告首先回顾了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浪潮的演化路径,随后分析全球科技资本对具身智能的投资动态,并介绍顶级人形机器人公司的进展与挑战。

最后,聚焦Web3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项目的概览,涵盖关键项目特征、经济模型及发展潜力。

通过深度剖析,本报告旨在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前沿洞察,揭示去中心化机器经济在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战略意义。

一、传统科技巨头定义趋势、华尔街资本快速跟进、Crypto市场高效复制并演绎为去中心化的投资机会的周期规律或将在人形机器人赛道重现

1. 从科技巨头到Crypto的主流叙事的迁移复盘

Web3的叙事演化深受传统科技巨头和金融资本动向的影响。纵观过去数轮叙事浪潮,其核心路径可概括为:传统科技巨头定义趋势,华尔街资本快速跟进,Crypto市场高效复制并演绎为去中心化的投资机会。

元宇宙浪潮(2021–2022):

  • Meta(原Facebook)于2021年10月率先更名并宣布全面转型元宇宙,投入百亿美元发展VR/AR生态;微软同年11月推出Mesh for Teams混合现实平台,聚焦企业级虚拟协作;英伟达同期发布Omniverse数字孪生平台;高通则设立1亿美元基金并推出Snapdragon Spaces拓展AR生态。这一序列动作标志着互联网巨头对虚拟世界的全面布局。

  • 加密资产的表现同样显著,Decentraland(MANA)和The Sandbox(SAND)等元宇宙平台代币涨幅分别达70倍和280倍。虚拟土地NFT如Decentraland LAND和The Sandbox LAND的地板价一度飙升至5 ETH和4 ETH附近,折合数万美元。头部NFT项目如Bored Ape Yacht Club(BAYC)从发行价0.08 ETH飙升至150 ETH,价值超40万美元。这一时期的元宇宙资产在名人效应、大厂入局和投机热潮推动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短期爆发式增长,尽管随后市场大幅回调,但其惊人涨幅仍成为加密史上的标志性行情。

AI浪潮(2023–2024):

  • 2022年末,OpenAI推出的ChatGPT引爆全球AI热潮,标志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微软迅速反应,于2023年1月宣布向OpenAI追加100亿美元投资,并将其技术深度整合至Bing搜索引擎和Office全家桶。Google紧随其后推出Bard对话AI(后升级为Gemini),并重组DeepMind团队加速AI研发。Meta则转向开源策略,先后发布Llama系列大语言模型,推动行业生态发展。

  • 2023年起,多个AI叙事代币获得资金追捧,如Fetch.ai (FET)、Render Token (RENDER)等平台币价格出现明显涨幅,在2024年初涨超10倍创下历史新高。去中心化AI项目如Bittensor(TAO),试图构建去中心化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与激励机制,其代币价格表现在接下来的时间中领先主流资产带来10余倍超额收益。2024年末,以AI Agent及相关基础设施的行情带动整个市场,短时间内诞生数个百倍机会,彻底点燃加密市场对于AI赛道的FOMO情绪。

2. 全球科技资本加码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成为下一个叙事焦点

当前,传统科技巨头与顶级风投对人形机器人的关注正迅速升温,这种“科技趋势—资本热钱—叙事迁移”的链式反应模式正在重演,目标从AI与元宇宙转向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成为下一轮Web3叙事的核心候选。

摩根士丹利:人形机器人将重塑全球劳动力市场

2025年2月,摩根士丹利发布题为《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的研究报告,预测美国约75%的职业(6,300万个岗位)具有“人形机器人适配性”,至2050年可能影响工资支出高达2.96万亿美元。全球范围内,该行业潜在市场规模可达9万亿美元。

报告将产业链划分为三大核心模块:

  • 大脑(Brain):涵盖基础AI模型(如NVIDIA的Project Groot)、数据仿真与模拟(如Palantir、Oracle)、视觉系统与半导体(NVIDIA、Intel、Qualcomm等)。

  • 身体(Body):由执行器(NSK、RBC Bearings)、传感器(Analog Devices、Robosense)与电池系统(CATL、LG Energy)组成,注重轻量化设计。

  • 集成商(Integrators):包括特斯拉、苹果、三星、小米、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具备打造完整机器人系统的能力。

高盛:2025或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高盛在其2025年2月的报告《Humanoid Robots III》中指出,人形机器人正在进入“供应链跃迁期”,亚洲制造企业快速进场,全球产业生态初具规模。预计到2035年,行业年规模可达380亿美元,乐观情境下可突破2,000亿美元。

其中,1x(挪威)、Figure AI(美国)、Agility Robotics(美国)、宇树科技(中国)、AGIBOT智元(中国)、乐聚机器人(中国)等公司已推出商用产品;特斯拉(美国)、Sancturay AI(加拿大)、波士顿动力(韩国)、Apptronik(美国)、优必选(中国)、开普勒(中国)、小鹏(中国)、傅利叶(中国)、银河通用(中国)、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中国)等则正处于工厂试产阶段。

特斯拉:机器人将成为“万亿美元级”增长引擎

2025年1月29日,在特斯拉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会议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将来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工业主力,数量有望超越人类,预计达到100亿台至200亿台,其目标每年生产10亿台,占据市场10%以上份额,这将为特斯拉带来25万亿美元至30万亿美元的市场。

英伟达:通用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

英伟达在2025年5月21日举办的COMPUTEX 2025中预计,3到5年内,专用机器人优先普及(制造业、物流等),但受限于非技术因素(安全认证、社会接受度);10年左右,通用机器人可能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需突破硬件集群、仿真效率、数据整合等技术瓶颈,并依赖“规模定律”。

英伟达CEO黄仁勋于2025 GTC大会宣布推出Isaac GR00T N1,这是首个开放式机器人基础模型平台,采用模仿人类反射与推理双机制的架构。同时发布Cosmos仿真平台与Newton物理引擎,用于生成高质量训练数据,加速机器人与真实世界的交互能力。

此外,英伟达推出的Blue娱乐机器人表明,机器人不再局限于工业场景,正进入消费与交互式体验领域。

3. 全球顶级人形机器人公司简介

(1)Tesla Optimus

特斯拉开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Optimus,主打工厂任务与家庭应用,依赖纯视觉AI和FSD技术,计划2025年量产,目标价格低于3万美元。

发展历程

  • 2021年8月:首届AI Day发布Optimus概念图,首次公布人形机器人计划。

  • 2022年10月:AI Day上展示初始裸机版本。

  • 2023年3月-12月:机器人实现行走、拾取、视觉识别、简单动作(如瑜伽)、端到端神经网络训练。

  • 2024年2月-10月:发布Gen 2版本,增强传感器与控制器,步态更稳健,具备自动导航、充电、上楼梯、与人互动等能力。

  • 2025年起:计划工厂内部测试数千台;2026年量产5-10万台,2027年达50-100万台。

技术特点

  • 结构性能:Gen 2身高约1.73米,体重57kg,负重20kg;Gen 3配备22自由度灵巧手。

  • 动力系统:采用电动车电池和驱动系统,具备长续航与高能效。

  • 动作能力:支持行走、蹲下、拾取物体、单腿站立等基础功能。

  • 感知与控制:使用FSD计算平台,支持自主导航与环境感知。

  • 执行结构:14个旋转关节(无框电机+谐波减速器),14个线性关节(行星滚柱丝杠),共70个轴承。

主要成果

  • Gen 2原型已实现基本工业动作与自主导航。

  • FSD AI平台成功移植至机器人系统。

  • 内部试点:2024年起在特斯拉工厂部署1000台。

  • 市场规划:2025年生产数千台,售价预计2-3万美元。

  • 长远目标:实现10亿台级别普及,替代重复性人力劳动。

(2)Figure AI

由布雷特·阿德考克于2022年创立的美国机器人公司,专注于开发AI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旨在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特别是在制造业和零售业。

发展历程

  • 2022年5月:公司成立,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研发。

  • 2023年10月:发布Figure 01,集成GPT-4,实现自然语言交互和物品分类。

  • 2024年2月:完成B轮融资6.75亿美元(微软、英伟达、OpenAI等投资),估值26亿美元。

  • 2024年8月:发布Figure 02,硬件全面升级,16自由度灵巧手,续航20小时。

  • 2024年11月:40台生产需求,2025年4月预计达产2,000台,Q3目标2万台。

  • 2025年2月:Figure AI正寻求15亿美元的C轮融资,估值高达约400亿美元。

  • 未来规划:4年内出货10万台,新生产基地2025年启用。

技术特点

  • 视觉与感知:配备6个RGB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具备全方位环境感知能力。

  • 手部能力:单手16自由度,可承重25kg,精度高。

  • 计算平台:搭载NVIDIA RTX GPU,推理能力是上一代的3倍。

  • AI系统:采用分层具身大模型架构(规划、决策、执行三层整合),摆脱对OpenAI依赖,自主研发端到端AI。

主要成果

  • 工厂实测:在宝马工厂通过7×24小时测试,完成装配与搬运任务。

  • 商业推进:已与大型企业达成供货协议,2025年4月预计达产2000台,三季度量产2万台。

  • 融资进展:2024年B轮融资6.75亿美元,估值26亿美元;2025年寻求C轮融资,估值约400亿美元。

  • 未来规划:4年内部署10万台机器人,兼顾工业与家庭场景。

(3)宇树科技(Unitree)

宇树科技(Unitree)于2016年成立于中国杭州,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足式机器人及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全自研核心零部件和运动控制算法著称,产品覆盖消费级、工业级及表演应用场景,以“低成本、高性能”策略推动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其四足机器人全球市场占有率超60%,并率先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

发展历程

  • 2016年:公司成立于杭州,创始团队来自浙江大学和华为,早期聚焦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研发。

  • 2017年:发布首款消费级四足机器人Laikago(自重22kg,负载5kg),以低于波士顿动力同类产品的价格引发行业关注。

  • 2019-2021年:发布行业级Aliengo、教育级A1及伴随仿生机器人Go1。

  • 2022年:109台Go1机器狗亮相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推出工业级B1及健身泵PUMP。

  • 2023年:发布升级版Go2,搭载4D激光雷达;通用人形机器人H1(国内首款能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及工业四足机器人B2。

  • 2024年:完成近10亿元B2轮融资;发布人形机器人UnitreeG1;入选福布斯中国AI企业TOP 50。

  • 2025年:人形机器人H1“福兮”亮相央视春晚表演《秧BOT》;G1和H1开启限量销售,售价9.9万/65万元。

技术特点

  • 全产业链自研:涵盖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以及高性能运动控制算法。

  • 高性能运动能力:Go1实现自然跟随交互,Go2配备4D超广角激光雷达;B2工业机器人奔跑速度达6m/s,适应复杂地形;人形机器人H1具备动态平衡与快速奔跑能力。

  • AI赋能:通过大模型训练实现舞蹈动作学习、音乐响应等智能交互功能。

  • 低成本硬件:通过优化电机驱动、减速器设计及供应链,将四足机器人成本降至行业1/10。

主要成果

  • 产品矩阵:消费级(Go系列)、工业级(B系列)、人形机器人(H1/G1)。

  • 市场表现:四足机器人全球市占率超60%,Go系列成STEM教育热门产品。人形机器人G1、H1在京东预售迅速售罄,海外订单占比50%。

  • 国际影响力:亮相CES、超级碗赛前表演、冬奥会开幕式等国际舞台;产品销往全球多个国家。

  • 技术突破:BeamDojo强化学习,G1可完成梅花桩、平衡木行走,抗外力干扰;HOMIE驾驶舱系统:实现全身精准遥控,支持舞蹈、搬运等复杂任务。

  • 商业化进展:2025年人形机器人H1/G1开启预售,推动通用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4)Apptronik

Apptronik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机器人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开发通用型人形机器人Apollo,旨在通过与人类协作,提升工业、物流、医疗等领域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发展历程

  • 2016年:Apptronik从德克萨斯大学人本机器人实验室独立出来,开始专注于机器人技术的研发。

  • 2016–2019年:获得多个政府和私营部门项目资助(包含与NASA的合作),开发了外骨骼、类人上半身、双足移动平台和物流臂等机器人技术。

  • 2020年:开发了类人上半身机器人。

  • 2022年:开发了全电动类人机器人原型,开发周期不到12周。

  • 2023年8月:发布了Apollo Alpha版本,标志着Apollo系列的首次亮相。

技术特点

  • 尺寸与载重能力:Apollo高约173厘米,重约73公斤,能够承载约25公斤的物品。

  • 动力系统:配备7自由度的机械臂,具备肩部、肘部和手腕的关节,可精确操作物体。

  • 传感器与感知能力:集成深度相机和超高清长程激光雷达,增强在复杂环境中的感知能力。

  • 安全性设计:采用独特的力控制架构,确保在与人类协作时的安全性,类似于协作机器人而非传统工业机器人。

主要成果

  • 行业应用:Apollo已在梅赛德斯-奔驰的马里恩费尔德和凯奇凯梅特工厂进行测试,执行零件运输、质量检查等任务。

  • AI赋能:Apptronik与NVIDIA、Google DeepMind等合作,通过AI提高其工作能力。

  • 合作伙伴:与供应链巨头Jabil合作,在其工厂进行Apollo机器人的生产和测试,甚至计划让机器人协助自身的生产。

  • 融资与支持:2025年2月,Apptronik完成了4.03亿美元的A轮融资,估值约为1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Google DeepMind、B Capital、Capital Factory等。

  • 奖项荣誉:Apollo被Fast Company评为2024年“改变世界的创意奖”实验类奖项的入围者,认可其在劳动力短缺和工业自动化中的潜力。

  • 未来计划:计划2025年量产数百台,2026年全面商业化,目标价格为5万美元以内。

(5)Boston Dynamics Atlas

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机器人公司,以开发高机动性和灵活性的人形机器人而闻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物流和安全等领域。

发展历程

  • 1992年:公司成立,早期为美国陆军提供机器人研究。

  • 2005年:推出军用四足机器人BigDog(负载154kg)。

  • 2013年:被谷歌收购,2017年转售软银,2021年现代汽车收购80%股权。

  • 2015年:推出Spot系列,2019年商业化,2023年全球市场份额12.67%。

  • 2017年:推出Spot Mini,结合轮式与足式移动。

  • 2013-2024年:液压驱动版Atlas(1.5米高,28个自由度)。

  • 2024年:推出全电驱动版Atlas,增加脖子和腰部旋转关节,工厂测试中实现自主搬运。

  • 2025年计划:韩国现代汽车工厂试点生产。

技术优势

  • 驱动系统:从液压转向全电驱,结构更紧凑,控制更稳定。

  • 动作控制:具备复杂环境下高速移动与精准动作能力,腰部与脖子旋转范围大。

  • 手部能力:配备三指灵巧手。

  • 环境感知:360°感知系统,适配复杂工业环境。

  • AI协同:与丰田研究院联合开发大型行为模型,用于复杂决策任务。

主要成果

  • 工业测试:2024年在现代汽车工厂搬运汽车零件。

  • 运动控制技术全球领先:Atlas被视为仿人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标杆。

  • 市场定位清晰:聚焦高端工业检测与危险作业等高价值领域。

  • 试点计划:2025年启动量产试点,逐步扩大商业应用。

4. 当前人形机器人的挑战与机会

人形机器人赛道虽然前景广阔,但仍面临技术与市场的双重挑战。当前的技术瓶颈包括高昂的硬件成本、AI模型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不足、运动控制的精度问题等。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与资本的加速布局,这一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 硬件与成本瓶颈: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目标是将单台售价降至2万美元,但目前实验室级机器人仍超出10万美元,导致商业化进展缓慢。

  • AI与传感器技术:尽管AI发展迅速,当前的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的泛化能力仍不足,尤其是在感知与决策方面的实时性和精确度上存在不小的挑战。

  • 去中心化网络:为了让机器人具备更广泛的适应能力,去中心化的数据网络需要具备更强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

基于Web3的创新解决方案正迅速崭露头角。去中心化AI训练和机器人经济等新模式将极大降低开发成本,同时推动硬件和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正如Web3在元宇宙和AI领域所展现的潜力,人形机器人赛道有望成为Web3的下一个核心叙事。

二、Web3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项目概览

1. 概述

随着AI、机器人技术和区块链的快速发展,Web3机器人项目正在成为新兴科技的重要交汇点,就像历史上每一次的重要变革,都是在耐心等待每一块拼图的到来,现在人形机器人的科技树的技能已经可以点亮。融合了具身智能、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代币激励机制和人工智能代理,目标是打造一个开放协作、自我驱动的“去中心化机器经济”。

Web3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项目的一般特征包括:

  • 现实世界任务执行:机器人通过感知模块(如摄像头、激光雷达)采集环境信息,并由AI决策模块指导行动,完成如导航、监测、数据采集等任务;

  • 去中心化协作机制:通过代币系统激励机器人硬件提供者、数据贡献者与算力节点,实现跨区域、跨主体的资源共享;

  • AI Agent与机器人集成:将AI代理作为“决策中枢”(大脑),机器人作为“具身执行者”(身体),实现认知与行动的一体化;

  • 生态细分领域:当前Web3机器人赛事可划分为以下8个方向:

    • 机器人硬件平台

    • 机器人软件与协议层

    • 去中心化定位与数据网络

    • 空间智能与环境建模

    • 基础设施与底层网络(Layer-1)

    • 机器经济系统

    • DePAI DAO组织形态

    • 游戏化/社区型机器人项目

2. 现阶段Web3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项目介绍

(1)BitRobot

https://x.com/BitRobotNetwork

项目概述

BitRobot Network是一个基于子网(Subnet)架构的去中心化网络,旨在通过加密经济激励加速具身人工智能(Embodied AI)的发展。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聚合计算资源、机器人集群、数据集(真实或合成)和AI模型,解决当前Embodied AI领域面临的数据与资源瓶颈,推动机器人技术的规模化创新。

融资情况

2025年初,FrodoBots Lab完成6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与Protocol Labs合作开发BitRobot。由Protocol VC领投,Big Brain Holdings、Fabric Ventures、Solana Ventures等参投,Solana联合创始人及多家DePIN项目创始人也参与投资。

产品逻辑

可简单理解成BitRobot是一个用区块链和代币激励的“机器人协作网络”,让所有人都能共享机器人、算力和数据,一起加速AI机器人的研发。

子网的身份

  • 子网所有者(Subnet Owners):定义子网任务(VRW)、分配奖励比例。

  • 子网验证者(Subnet Validators):验证贡献者输出的有效性。

  • 子网贡献者(Subnet Contributors):提供资源如:机器人硬件、算力、人力等。

经济模型及激励机制

  • 网络奖励:通过代币激励资源提供者,如机器人所有者、算力供应商等。

  • 资源利用:第三方如AI实验室支付费用使用子网资源,如机器人集群测试模型等。

  • 商业化:开放数据集和模型的非商业使用,商业授权收入反哺生态。

(2)Reborn

https://x.com/reborn_agi

项目概述

Reborn通过将人类运动数据转化为代币资产,用于构建机器人基础模型(RFM),从而训练具通用型的人型机器人。

生态产品矩阵

  1. 统一数据平台(Unified Data Platform):分布式基础设施,通过动作捕捉穿戴设备、VR交互、移动视频和Roboverse仿真引擎,采集高质量的真实世界与合成数据,为可扩展的训练奠定基础。

  2. 开放模型生态系统(Open Model Ecosystem):可复用具身AI模型库,包括Open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全身控制器和灵巧操作模型,开发者可通过Reborn物理AI应用商店直接部署或扩展。

  3. 物理智能体(Physical Agents):现实世界中的机器人智能体,计划经历三阶段演进:协同遥操作、专用模型部署、通用自主,形成一条数据驱动的实用路径。

网络角色

  1. 数据贡献者:社区用户通过贡献VR/AR游戏数据、真实体态运动数据,训练RFM模型同时获取奖励。

  2. 网络验证者:验证者确保数据真实可用,获取奖励。

  3. 数据需求方:机器人开发者购买模型使用权或数据。

硬件设备

据项目官网介绍,项目有超过8,000台Rebocap™销量备,该设备用于体态数据捕捉及数据收集。

数据类别

  1. Embodied Vlog(真实世界任务视频):使用常见的相机拍摄,如智能手机、GoPro捕捉第一人称视角的视频,展示精细操作任务,如做三明治或洗碗等日常活动。

  2. Mocap Life(通过Rebocap™设备进行精确的动捕):收集精确的人体关节数据。

  3. VR游戏:通过与VR平台合作,捕捉手部标志和交互操作数据。

融资情况

据官网显示,项目获得了GGV Capital的支持,具体融资情况暂未披露。

(3)Vana

https://x.com/vana

项目概述

Vana是一个去中心化协议,旨在实现数据主权和用户拥有的AI数据层。允许用户拥有、控制和货币化他们的个人数据,同时构建DataDAO生态系统。Vana将数据视为新型数字资产类,支持用户将数据汇集到DataDAO中,用于训练AI模型,从而打破大科技公司的数据垄断,推动开放AI经济的发展。Vana已吸引超过百万用户组件DataDAO,涵盖健康、机器人、科学、预测市场等领域。

融资情况

Vana已完成总计2500万美元融资,包括种子轮由Polychain Capital领投,以及A轮由Paradigm领投,Coinbase Ventures等参与。该融资用于加速用户拥有的AI开发和生态扩展,支持DataDAO的孵化项目。

业务逻辑

Vana的产品逻辑围绕数据从“被提取的资源”转向“用户控制的资产”展开。用户上传加密数据到Vana的数字钱包,通过DataDAO汇集数据,形成数据流动性池(DLP)。AI开发者通过智能合约访问这些池化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而数据贡献者获得治理代币和奖励。这种逻辑强调隐私保护、集体谈判和市场驱动的价值发现,避免传统区块链的公开验证问题。

技术优势

  • 隐私保护技术:加密数据所有权记录、访问控制和验证证明,支持ZK技术确保隐私。

  • 网络结构扩展性强:全球状态维护数据所有权、访问权限和代币余额;原生支持DataDAO池化数据;VRC-20代币标准用于治理。

  • 互操作性:ERC20包装版本支持Ethereum生态;集成Ser等基础设施服务优化数据访问管道。

机器人叙事

Vana在机器人网络中定位为关键数据基础设施,提供用户拥有的真实世界视频和传感器数据,用于训练物理AI和自治系统。项目强调许可用户数据可规模化支持机器人技术发展,避免依赖平台垄断。通过DataDAO,Vana聚合多样化人类数据,助力机器人与世界的更好交互。目前,Vana支持机器人生态的项目孵化,如PrismaX等头部项目。

代币情况

项目于2024年12月TGE,目前流通市值134M,总市值525M,并上线Binance、Upbit等头部交易所。

(4)PrismaX

https://x.com/PrismaXai

项目概述

PrismaX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市场平台,专注于为现实世界机器人开发提供燃料。通过社区驱动的数据收集和激励机制,它桥接机器人与主流采用的鸿沟。项目开发多模态生成式AI,帮助机器人通过视觉、视频和传感器数据“看到、理解和互动”物理世界,而非仅限于文本数据,旨在解决机器人数据瓶颈,实现无需可自治和高效协调。

商业模式:数据采集-远程操作-模型训练

  1. 2B数据服务:向机器人/AI公司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视觉数据集。

  2. 远程操作(Teleop)平台:提供标准化远程控制解决方案,包括操作员管理、支付、软件接口,按使用量或订阅收费。

  3. 模型训练与API服务:与AI公司合作,提供预训练模型或数据增强服务,收取授权费或分成。

  4. 去中心化数据经济:通过Crypto激励数据贡献者,并从数据交易中抽成。

路线图

  1. 阶段I:远程操作+数据收集(2025-2026):核心目标:建立全球分布式远程操作员网络,机器人主要用于AI训练数据采集。

  2. 阶段II:真实任务+边缘模型(2026-2027):核心目标:机器人执行真实商业任务如物流、制造等,操作员管理多台机器人,AI辅助降低延迟。

  3. 阶段III:完全自主+机器经济(2027+):核心目标:实现高自动化机器人服务网络,基础模型驱动自主决策。

融资情况

2025年6月完成1100万融资,a16z CSX领投,Virtuals Protocol、Volt Capital、Symbolic Capital、Stanford Blockchain Accelerator等参投。

(5)OpenMind

https://x.com/openmind_agi

项目概述

OpenMind开发的OM1是一款面向智能体与机器人的模块化AI运行时环境,具备运动、语音等多项功能。

主要功能

OM1支持将AI智能体配置后部署到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中。只需创建一个AI智能体,即可在云端运行,也能在实体机器人硬件上执行——包括四足机器人,以及即将支持的TurtleBot 3和人形机器人。

应用场景

基于OM1构建的AI智能体可以整合多源数据(网络、X/Twitter、摄像头、激光雷达),随后实现发推文、探索您的房间、与您握手或对话。通过OM1,您既能与OpenAI的gpt-4o交谈,又能实际与其”握手”。

技术特点

  • 多代理端点:允许不同类型的AI代理通过单一API协同工作。

    • Planner(规划者):负责决策和任务分解,确定目标和优先级。

    • Navigator(导航者):负责制定执行路径,优化任务流程。

    • Perception/Control(感知/控制者):处理环境感知和具体操作执行。

  • 模块化与可扩展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允许开发者根据需求添加或替换代理。这种灵活性使其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从机器人控制到复杂决策系统。

开源支持

OpenMind在GitHub上提供了部分开源代码,用于展示如何通过递归提示生成解决方案,并与OpenAI的GPT-4o API集成。

(6)FrodoBots

https://x.com/frodobots

项目概述

是一个专注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创新项目,致力于构建AI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格斗俱乐部和全球机器人网络。通过DePIN技术,打造一个结合机器人竞赛、游戏和研究的生态系统。

融资情况

据悉,Frodobots在项目成立初期获200万美元的pre-seed融资;2025年初,FrodoBots Lab完成6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与Protocol Labs合作开发BitRobot。

核心功能

  • 机器人格斗俱乐部:开发人形机器人进行实时竞技,融合AI与娱乐。

  • 全球机器人网络:建立分布式的机器人舰队,用于数据收集、城市导航研究等应用。

  • AI与数据集创新:通过机器人竞赛生成独特数据集,推动AI算法和机器人技术发展。

  • 社区与合作:与全球伙伴共同举办AI工作坊、演示活动,促进技术交流和应用落地。

经济模型及代币

项目于早些时间发布了机器人Meme代币$SAM @SamIsMoving,是一个实时收集现实数据的机器人,会定时将街景信息发布在官方X账号。

(7)XMAQUINA

https://x.com/xmaquinaDAO

项目概述

XMAQUINA是一个DePAI DAO,提供去中心化的机器人和机器金融投资机会。持有平台代币$DEUS可以获得投资机会和机器人收入。

主要愿景

  • 构建去中心化机器经济:创建一个由社区驱动的生态系统,通过与peaq网络的合作,实现机器和机器人设备的去中心化管理与协作。

  • 链上机器人管理平台:为机器人设备提供注册、认证和数据管理,确保在去中心化网络中的可信操作。

  • 社区驱动的治理与分配:通过$DEUS代币和DAO机制,赋能社区共同决定机器经济的规则和资源分配。

技术与应用

  • 市场平台:提供去中心化市场,用于交易机器人组件、AI模型和服务,促进创新和技术共享。

  • Deus Labs:DAO内部的研发部门,专注于开源机器人技术、道德AI和去中心化技术的开发。

  • AI代理:开发AI代理以自动化DAO的运营和治理流程。

融资情况

2025年4月末,IDO出售2500万个$DEUS代币,占总供应量(10亿$DEUS)的2.5%,每枚$DEUS代币价格为0.04美元。

2025年2月,通过DEUS Genesis Auction进行了社区募资,在peaq网络上的首次Genesis Auction中成功筹集了3,703,703 $PEAQ代币。

据悉,项目早期完成一轮种子轮融资,由EoT Ventures和Moonrock Capital等机构参与,具体金额未公布。

(8)GEODNET

https://x.com/GEODNET_

项目概述

一个去中心化的实时动态定位网络,为机器人、无人机和自动化机器提供厘米级GPS精度。构建AI驱动的导航系统,并且是现实世界的地理信息中心。

工作原理

  • 基站:个人或企业购买并安装GNSS硬件设备(卫星矿工),在有天空视野的地点收集卫星定位信号,并通过互联网上传数据。这些基站通过模型计算信号传输时间差,生成高精度RTK校正数据。

  • 区块链与代币激励:使用$GEOD代币激励参与者。基站运营者通过提供高质量GNSS数据获得GEOD代币奖励,而数据使用者通过购买RTK校正数据访问网络,购买行为会减少代币流通量以支持代币价值。

  • 去中心化验证:采用Proof of Accuracy和Proof of Stake协议,确保数据准确性和网络安全性,防止数据篡改。

融资情况

2025年2月,完成800万美元融资(OTC),Multicoin Capital领投,ParaFi Capital、Digital Asset Capital Management等参投。

2024年4月,完成200万美元融资,Pantera Capital、CoinFund、VanEck、Santiago Roel Santos等参投。

代币情况

项目于2023年Q3 TGE,目前流通市值57M,总市值179M,并上线Gate、MEXC等交易所。

(9)Auki/Posemesh

https://x.com/AukiNetwork

项目概述

一个基于DePIN的空间计算项目,目标是构建一个的去中心化机器感知网络。该项目通过协作式空间计算协议,让设备能够安全、私密地共享空间数据和计算能力,从而形成对物理世界的共同理解。

业务逻辑

  • 数据输入:任何配备传感器的设备都可以参与Posemesh网络提供空间数据,节点提供算力和存储。

  • 数据处理:posemesh网络整合数据,生成高精度空间地图和服务。

  • 数据输出:企业/开发者使用数据优化业务(如机器人导航、AR体验),支付代币。

  • 生态激励:数据提供者和节点运营者获得代币奖励,Auki Labs通过交易费和定制服务获利。

  • 正循环:代币经济激励更多设备和节点加入,网络规模扩大,数据精度和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

融资情况

该项目于2024年8月左右进行了社区白名单预售,根据官方Blog现实有390个合格地址参与,筹集资金约为204,700 USDT。

代币情况

项目于2024年8月末TGE,目前流通市值69M,总市值284M,并上线MEXC交易所。

(10)peaq

https://x.com/peaq

项目概述

peaq是一个专注于DePIN和机器经济的Layer 1,成立于2017年。

项目特点

  • DePIN基础设施:peaq提供模块化的DePIN功能,支持开发者构建去中心化的物理基础设施项目,涵盖物联网(IoT)、移动出行、能源、农业、游戏等多个领域。

  • 机器经济:通过为机器分配自主身份、支付功能、访问控制等,使设备能够独立完成交易、数据交换和协作。

  • 跨链交互:与90多个区块链互联,支持跨链数据和流动性流动。

  • $PEAQ代币:作为网络的原生代币,$PEAQ用于支付交易费用、网络治理、机器奖励、NFT所有权以及DeFi的流动性提供。

主要功能

  • 去中心化身份与控制(peaq ID和peaq Control):为每台设备分配一个自管理的数字身份(peaq ID),用于识别和认证设备。peaq Control是一个Web3机器控制中心,连接设备、传感器、车辆和机器人,确保它们能够安全地与网络交互。

  • 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peaq Access):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机制,开发者可以定义用户组、角色和权限,控制设备或服务的访问。例如,在车联网应用中,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共享车辆。

  • 去中心化支付与经济模型(peaq pay):支持机器与机器、机器与用户之间的点对点支付,确保资金安全和交易透明。peaq pay使用多签名钱包验证资金充足性,并在服务完成后处理退款或费用结算。

  • 数据验证与可信性(peaq verify):确保DePIN网络中的数据真实且来源于实际物理设备,防止欺诈和数据篡改。验证分为三层:机器原点认证、数据一致性检查和社区验证。

  • 模块化DePIN功能与开发者支持:提供一站式技术堆栈,包括智能合约支持、跨链桥接、数据存储和AI代理。

  • 生态系统激励(DePIN Flywheel):通过“DePIN Flywheel”模型设计激励机制,参与者(设备所有者、开发者、用户)因贡献资源或数据而获得代币奖励,从而吸引更多设备加入网络,形成良性循环。

融资情况

2024年5月通过CoinList完成了2000万美元的募资活动,超过14,500名社区成员的参与。

2024年3月完成1500万美元的融资,Generative Ventures和Borderless Capital领投,Spartan Group、HV Capital、CMCC Global、Animoca Brands等多家机构参投。

代币情况

项目于2024年11月TGE,目前流通市值135M,总市值483M,并上线Gate、Bitget、MEXC等交易所。

(11)CodecFlow

https://x.com/codecopenflow

项目概述

CodecFlow是一个基于Solana区块链的AI运营商和机器人执行层,专注于解决传统自动化在软件和机器人领域的局限性。它通过Vision-Language Actions (VLA)模型,使AI能够感知、推理并在屏幕或机器人系统中执行行动。项目包括Fabric(多云执行层,用于GPU密集型工作负载)和Operator Kit (optr)(轻量级工具包,用于构建桌面、浏览器、模拟和机器人代理)。

产品逻辑

CodecFlow的产品逻辑围绕AI运营商的端到端执行展开:从感知(视觉-语言输入)到推理(VLA模型处理)再到行动(跨屏幕/机器人执行)。传统自动化依赖脆弱的UI刮取或API,而CodecFlow使用Fabric动态优化计算资源分配,选择最低成本节点执行GPU任务;模块化管理代理状态、行动和安全,确保可组合性和安全性。这种逻辑强调分布式计算的鲁棒性,支持开发者从本地到远程无缝过渡,适用于软件自动化和物理机器人交互。

核心功能

  • VLA模型集成:AI代理通过视觉-语言行动框架感知环境、推理决策并执行任务,支持屏幕交互和机器人控制。

  • Fabric执行层:多云GPU调度,实时采样容量和定价,选择最优节点运行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

  • Optr工具包:构建代理的轻量级SDK,提供行动管理、状态跟踪、模拟运行和安全模块,支持桌面/浏览器/机器人环境。

  • 远程模拟支持:开发者无需本地高配硬件,即可通过服务器运行模拟,提升可访问性。

代币情况

项目于2025年5月TGE,目前流通市值30M,总市值40M,未上线交易所,主要在DEX进行交易。

CA:69LjZUUzxj3Cb3Fxeo1X4QpYEQTboApkhXTysPpbpump

(12)RICE AI

https://x.com/realRiceAI

项目概述

RICE AI 专注于AGI机器人开发。基于BNB Chain构建 DePIN 网络,连接全球机器人进行数据共享和协作,解决机器人AI发展中的数据稀缺问题。项目由香港机器人公司 Rice Robotics支持,已部署的 Minibot M1 机器人是其核心硬件基础。该平台旨在通过众包方式收集高质量真实世界机器人训练数据,推动机器人行业的民主化和加速AGI发展。

融资情况

项目于2025年8月通过TokenFi Launchpad进行$RICE代币预售,募集75万美元,占总供应量的10%,项目FDV为750万美元。

产品逻辑

RICE AI的产品逻辑围绕DePIN模型构建:全球机器人(包括Minibot M1)通过网络上传传感器和交互数据,换取$RICE代币奖励;这些数据进入去中心化AI铸造厂,用于训练机器人基础模型。开发者可订阅模型进行AI应用开发,使用$RICE支付可获折扣。平台通过token化数据实现货币化,解决机器人数据收集的高成本、延迟和孤岛问题,推动从模拟数据向真实世界数据的转变,最终实现机器人自治学习和协作。

核心功能

  • 数据贡献与奖励:机器人用户上传交互数据(如物体抓取、运动轨迹),通过VR遥控或自动采集,赚取$RICE。

  • 模型训练与访问:去中心化铸造厂使用数据训练物理AI基础模型,支持订阅访问($RICE支付折扣)。

  • 治理与数据市场:$RICE用于平台治理和数据买卖,平台费部分用于代币回购烧毁。

  • 机器人集成:支持Minibot M1等硬件,集成GPU处理,实现实时学习和协作。

  • 多源数据支持:包括第三方机器人、遥控操作、自我中心视频等。

代币情况

项目于2025年8月TGE,目前流通市值22M,总市值120M,上线Binance Alpha,交易所上线MEXC。

三、总结与展望

目前Web3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领域尚处于早期阶段,整体生态尚未成型,行业标准与应用范式也在不断演化中。从目前观察到的Web3人形机器人项目形态来看,主要可分为三类:

一是从立项之初就专注于Web3人形机器人的新项目,它们没有历史包袱,能够以更原生的逻辑融合链上激励机制与具身智能,具有很强的想象空间。

二是原本聚焦于 DePIN 、AI 或 数据等方向的项目,近期通过拓展叙事切入机器人赛道,这类项目往往拥有更成熟的团队和一定的社区积累,为快速验证和落地提供了基础;

三是以Meme、游戏、社交为主的轻量级项目,虽技术门槛较低,但具备较强的社区运营能力和叙事灵活性,也可能率先跑出爆款产品。

综上,当前面临技术集成、交互体验、用户教育等多方面的挑战,但具身智能与Web3结合所带来的范式变革仍具有巨大的潜力。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最具象的载体,一旦与链上身份、激励机制和去中心化自治系统深度融合,将有望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链上智能体,不仅能参与数字经济,还能反向影响现实世界的生产与协作方式。我们坚信,Web3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下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重要叙事方向,也可能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虚拟空间的关键入口。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

(0)
blco的头像blco作者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1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