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陀螺财经
中本聪是谁?
这个问题从比特币诞生伊始,就不断的出现在加密信仰者嘴中,但传奇中本聪,从未被解密,甚至在冒名伪造者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中本聪也禁声不言,连带着让比特币也留下了颇为神秘的色彩。
但总有人不信邪,就在上周,著名的影视制作公司 HBO 发布了最新纪录片《电子货币:比特币之谜》(Money Electric: The Bitcoin Mystery),直言要揭示中本聪的真实身份。最终的结果,HBO 的「中本聪」也确实横空出世。然而,当事人却转身打假,还扬言 HBO 的指鹿为马给其带来了人身安全问题。
在这一场指认乌龙中,最终留下的,只有难解的谜题和市价接近 700 亿美元的尘封比特币钱包。
北京时间 10 月 9 日早间,HBO 纪录片《电子货币:比特币之谜》上线,早在前几日的预告中,HBO 就直接提出要解决加密世界的未解之谜之首——谁是中本聪。HBO 的含金量不言而喻,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古老、连续运营时间最长的订阅电视服务网络,HBO 不仅具备超高的全民认知度,剧作也是艾美奖的常客,《权力的游戏》、《黑道家族》和《欲望都市》等脍炙人口的大作均出自于它手。
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是 Cullen Hoback,这位导演在之前就是一位解密高手,此前曾拍摄纪录片系列《Q: Into the Storm》,调查了 Q Anon 阴谋论,获得了 2021 年艾美奖提名。
在这双重 BUFF 下,相信 HBO 能揭示中本聪的人不在少数,加密圈也掀起了地震。预测市场率先行动,真金白银的押注拉开序幕。在全片发布前,投注金额已经达到了 2000 多万美元,这一场过亿人民币的赌局也遭到了场外的强势围观。
从已知信息来看,中本聪的全身上下都是个谜,只知道其自述是居住在日本的日裔美国人,生于 1975 年 4 月 5 日,在 2008 年发表了题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白皮书,2009 年 1 月,比特币网络上线,随后中本聪就逐渐销声匿迹,而在 2013 年之后,中本聪彻底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根据上述信息,市场首先挑选出了心目中的中本聪人选,最开始位于押注榜首的是名不见经传的 Len Sassaman,其是一名坚持去中心化信仰的密码学者,于 2011 年自杀。而后 POW 的发明者 Adam Back 来到首位,但随着 Adam 的及时辟谣,最后押注最高的却是 Nick Szabo。
当然,真金白银必然不是空穴来风。Nick Szab 曾在 1998 年提出了一种名为「比特黄金」的新型货币,并声称其「完全数字化,并通过工作量证明解决了双重支付问题」。可以看到,这一理论先于中本聪 10 年,而在其后续出版的著作《比特币:货币的未来?》中,写作风格也与中本聪颇为类似,这也更增加了其中本聪猜想的可信度。
但值得一提的是,Nick Szab 也不止一次出面否认了自己是中本聪。至此,加密对于中本聪热门人选基本囊括在表单之内,甚至就连早已惨遭打假的澳本聪都在列,但出乎意料的是,最后 HBO 竟然选了个不在名单内的人——Peter Todd。
这个名字相信大众并不熟悉,但对于业内人士,也有一定知名度。Peter Todd 是一位加拿大的软件开发者,也是一位早期 Bitcoin Core 开发人员和密码学顾问,自 2012 年起,他便开始为比特币编写代码,自称为 X 平台上的「加密计时师」。2014 年 4 月,他首次向 Bitcoin Core 提交代码,后续也陆续提出了几项比特币改进提案,就在 2016 年,他与爱德华·斯诺登共同推出了隐私币 zcash,也由此被业内熟知。目前,Peter还是开源时间戳项目 OpenTimestamps 的创始人。
从履历来看,这位仁兄虽然能力出众,但和中本聪似乎没有必然关系。HBO 又为何认为其就是中本聪?对此,HBO 也给出了相应证据,例如中本聪的发帖时间规律与学生的时间表相吻合,周末发帖更多,符合当时 Peter 的学生身份,又比如一条神秘的信息表明托德毁掉了中本聪 110 万 BTC 的访问权限等等,显然这些间接类证据并不能证实中本聪就是 Peter Todd。然而,HBO 的关键证据却更令人啼笑皆非。
在论证中,一篇 2010 的古早中本聪邮件下,Peter Todd 对其中提到的输入输出进行了回复,而两个账户在几天后都停止了活动,后续 Peter 实现了该帖子中讨论的费用替换功能。因此 HBO 下了一个结论,这就是中本聪真人切错号进行了回复,因此 Peter Todd 就是中本聪。
显而易见的是,该论证实在不够严谨,甚至有断章取义之嫌,在纪录片上架后,不出意外,针对 HBO 这波捕风捉影的论证,市场也掀起了轩然大波,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实际上先不论其他,中本聪自称 1975 年的日裔美国人,2008 年已然 23 岁,但彼时 Peter 还只是一未到 23 的大学生,并且土生土长在加拿大,2014 年才加入比特币开发,完全不符合这一共识特征。更重要的是,目前中本聪钱包余额自 2010 年后就保持约 100 万枚的数量水平(传言为 110 万枚),其中没有一枚比特币被花掉。而作为其他项目创始人的 Peter 显然有动用资金的需求。
Peter Todd 本人更是莫名其妙,在 HBO 纪录片播放前夕就已在公共平台称「我不是中本聪」,后续更是表示纪录片制片人 Cullen Hoback 的指证毫无根据,论据都是假的,自己仅仅是回复了中本聪的邮件,并讽刺本次纪录片导演,「因拍摄 QAnon 闻名的导演在这里也陷入了 QAnon 式的阴谋论思维。」
就在日前的采访中,Peter 也再次提到,导演的指认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出乎意料,为自己的纪录片吸引关注。而对陷入「中本聪」漩涡,他也感到非常担忧。毕竟一个行走的百万枚比特币,对于犯罪分子而言,是极大的诱惑,更遑论为抢占私钥伤害加密人士的犯罪事件层出不穷。尽管目前人身安全尚无担忧,但 Pete 已然开始被人打扰,有人不断让其回复宠物名称,以获取新一轮的 MEME 炒作,颇有娱乐至死的态势。
从市场来看,行业人士普遍对 HBO 本次推断表示不满,认为欠缺真实的判断既不尊重中本聪,也不尊重加密领域。
中本聪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从比特币伊始,已然有 16 年的历史。截止到目前,围绕这一问题,个人论、组织论、甚至国家阴谋论都未曾停歇,就在近日,美国著名投资家凯尔.巴斯甚至发表言论称,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实际上是中共的一个情报机构。在荒诞的同时,也可看出该问题的妖魔化的走向。
可以明确的是,即便到 2024 年,也没人能够真正的解答这一未解之谜,这也意味着,无论中本聪是生或死,这个秘密或许都已被埋葬进了最后的坟墓里,而 HBO 的公然解密,或许不是为了解答问题,而是为了把这一悬而未决的答案重新带到台前。
但回归到问题,加密世界究竟是否需要一个有血有肉的中本聪,也值得深思。比特币诞生之初,正值雷曼破产之际,全球货币金融体系遭遇冲击,比特币,作为一种特殊的点对点数字货币,正式开创了去中心化的信仰荆棘之路。
到如今,比特币已从最初的 0.0008 美元来到 6.4 万美元,成为了中本聪可能都未设想过的市值超 13000 亿美元的庞然大物。在此之中,散户、机构、信仰者层出不穷,不论是为何目的,都出乎意料的在私欲之花上结出了公共之果,而这,也不乏中本聪隐身的结果。换而言之,中本聪的隐身,使 BTC 彻底摆脱了对于个人的领袖崇拜,也让 BTC 真正成为了无主的比特币、世界的 BTC,并进一步浇筑成了加密世界的绝对信仰。
反观有主之币,无论是 ETH、BNB、DOT,都难以避免的存在领袖崇拜,以以太坊为例,ETH 的价格上不去,找 V 神,路线图有疑问,找 V 神,发展不及预期,更是要对其个人生活进行批判,这一切,显然也不是「中本聪」喜闻乐见的状态。
再提出一个有趣的疑问,若中本聪还活着?为何不揭示自己是谁?可能原因是揭露,比不揭露的结果要坏。试想一下,若个人拥有如此庞大的财富,还是全球最大去中心数字货币的创始人,结果会是如何?监管的直接对抗必不可少,个人的人身安全也必然难以保障,最终的结果,大概率难以善终。
归根结底,不论对于市场还是个人,让这一问题保持神秘才是最好的答案。最好的悬疑片永远是开放式结局,这一结局,落在中本聪身上也一样有效。至少到目前,全球加密人士都可心无旁骛的参与到这一历史性的金融试验,为中本聪最初的愿景不断添砖加瓦。或许就像市场流传的那句话,「人人都非中本聪,人人,也是中本聪」。
无论如何,至少我们都应该向这位从未蒙面的加密缔造者致敬,正如 Coinbase 敲钟上市时说的,「谢谢你,中本聪,无论你是谁。」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