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ink5814.eth
昨晚Stokarz舌战群儒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终于可以聊我擅长的全链游戏了。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反复强调的,牛市周期的流动性走向是有迹可循的:从动物园迷因币开始,到名人币,再到Friend.tech这种流动性较差的ERC-20代币,接着是NFT和质押,最后才会轮到Gamefi。
昨天英文FOCG群里的大战截图之一
过去一年,我见证了不少团队的转型。但正是我们做游戏的方式,让全链游戏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赛道——这是一种独特的游戏设计范式。这让我想起2018年,当时那批DeFi创始人们,到了2019年很多都转向了CeFi,或者搞起了混合模式,声称要打造新的金融科技公司或加密CeFi公司。
全链游戏的崛起,有点像当年DeFi的草创时期。大家都在摸索,有的团队坚持初心,有的则选择了更“务实”的路线。但无论如何,FOCG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赛道。 @arbitrum @Starknet 这些老牌链,加上 @megaeth_labs . @initia 、@SoniSVM这些新秀,都在为全链游戏搭建舞台。至于那些应用链,比如 @HappyChainDevs 、@B3dotfun 、 @redstonexyz ,它们更像是舞台上的配角,虽然戏份不多,但也不可或缺。
不过,这些链里有一大半,我很难看出它们的实际价值——它们更像是另一个机房罢了。当你把大部分计算放到链下,就会失去去中心化经济、流动性,甚至是互操作性和可组合性。当然,有人会说这些不重要,因为本来也没多少人玩游戏。但随着牛市的推进,Play-to-Earn会重新兴起,而互操作性和可组合性恰恰是互助盘的基石。
开发者友好、高性能和互操作性,似乎成了FOCG的“不可能三角”。没错,之前尝试实现这一点的人都没拿到大结果,对于游戏来说链的性能和拓展是极其重要的所以 initia 重头架构选择L1+appchain L2+DA这种模块化式多链系统 为了就是应对和承载更多的用户和流量,流动性可以实现互通但是网络情况互不影响独立又紧密。
A system of many many rollups that can easily talk to each other
但现在通过 @battleforblock 和 @kamigotchiworld 在Initia上的实践,我们看到了希望——通过交织的Rollups、共享的游戏内市场和 interwoven rollups 以及我们为这些游戏内物品赋予的真实用途。那些坚持最久、仍在做链上游戏的人,普遍都在传递同一个价值主张:没有这项技术,我们就无法实现我们所需要的开放经济。当然,你可以持怀疑态度,认为玩家并不真正在意这些。那为什么不直接在Epic或Steam上发布,去Web2领域竞争呢?那里有庞大的标准玩家群体。
最长情的Web2游戏——EVE 也要做全链游戏
Initia 之所以会受到我的关注原因一出生就带着“清真光环”(我讨厌这个词,但不得不说是个好meme)MegaETH 不同 @biomesAW ,是因为上面提到的游戏纷纷迁移到 Initia 上导致的。
Kamagotchi 的团队真的是我最看好的没有之一,我们唯一一次线下见面是在去年的ETHCC 布鲁塞尔,聊完之后就觉得他们拥有那个成功的秘诀。
@0xl3th3 AW 第一大喷菇,对lattice 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jb0x_ 美籍韩国人,我们第一次见面就问我要不要点💊。@0xstellate 也是从twitter 上就能看出来是一个有审美品味的女生。还有一个社区经理,从OHM时代开始的Defi OG。我觉得很多人忽视了,游戏制作人和合约工程师不同,做游戏是一种艺术和自我的表达,他们是一个有想要表达的东西的团队,并且对playbook也有自己的认知。我从lethe的嘴里有史以来第一次听到一个准确的 DAU 数字,5000,他们的逻辑也很合理,一个小的交易所只需要500合约赌狗就能赚钱。一个游戏也只需要 500个,加上4500个陪玩就能一直持续。
@0xCitadel 和 Battle For Block 也是坚守阵线两年多的好战友了,Citadel 是 1kx peterpan 最大的FOCG仓位,2023年筹集了 33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 1kx 领投,Shima Capital、Hashed、Matchbox DAO、Ready Player DAO 和几位天使投资者参与,Peterpan 居然放他们跑到了 initia 上而不是 abstract 。 并且他们曾经承诺100%代币释放给社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就算VC投进来了也要公平,大家一起打游戏挖token,他们的经济设计师从 EVE online,我去年和team call 也采访过他们。从 ARB Nova 上的 @rhascau 到现在 BFB,Stokarz 和他的 @minters 也是飘零半生最终选择了 Initia,这都说明了Initia 的生态和BD团队真的很强。但具体为什么大家都要往 Initia 跑,凭什么这么有魅力?@Stokarz 和他的 @minters 也是飘零半生最终选择了 Initia,这都说明了Initia 的生态和BD团队真的很强。但具体为什么大家都要往 Initia 跑,凭什么这么有魅力?
破性的技术架构 –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sharding
-
支持多VM(EVM、MoveVM、WasmVM)的架构设计,让开发者可以选择最适合的开发环境
-
每个区块20Mgas的处理能力和250ms的出块速度,足以支持复杂的游戏逻辑
-
通过Rollup技术实现140Mgas/秒的扩展性,为大型游戏提供充足算力
创新的互操作性解决方案 –
-
通过IBC+Celestia DA实现跨链资产与数据的无缝交互
-
支持游戏间物品的互操作性,实现真正的共享游戏内市场
-
BFB和Kami等项目已在Initia上展示了跨游戏资产互通的可能性
经济效益最大化
-
Gas成本降低90%,显著减少游戏运营成本
-
合理的估值(融资估值3.5亿美元)为生态项目提供更大的增长空间
以上这些特点除了估值合理(Starknet 80亿)在链被模块化的今天实际上不足以成为强有力的卖点,我个人认为VIP (Vested Interest Program) 机制确保游戏开发者能够从协议收入中获得直接收益才是关键。
当我看到VIP机制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是一种市场化的孵化和加速器机制,相比起 OP superchain。 基于Move 的Initia L1 可以让App 自由地 Rollup 一条基于 EVM/Wasm/Move 的 interwoven rollups。在去年帮某个项目做代币经济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创造了基于 链上交易数量,交易量和TVL的所谓三体问题,让用户用脚投票,选择支持的Dapp。Initia 更加直接,LUNA味道非常对,我只要TVL,TVL高的 interwoven rollups 的 esINIT 的分配就多。
有了initia-vip的加持后 就是双倍p2e,游戏项目本身的奖励+vip奖励,甚至游戏做到很好玩即使游戏本身没有token和奖励但是用户/玩家在玩游戏享受乐趣 的同时完成其kpi仍然可以获得来自initia-vip的init激励,这对于其他的单纯游戏app项目或者其他的专门做游戏的L1/L2来说都更具备竞争力。
对用户来说 minitia 为了有更多的TVL,收到更多的 esINIT, 也会把自己的激励分享给提供TVL的用户。从做项目的角度来说,如果你的产品人均抢不过最基本的贿选协议,说明你的产品不提供任何额外价值,就是一个空壳,下去沉淀沉淀趁早调整方向。从Initia 本身的角度出发, 这能够更好的检验 interwoven rollups 的市场反响和实际效果,做针对性的孵化和加速,繁荣整个生态。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