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价值锚点,Web3 AI Agent 如何跨越 MEME 陷阱?

大家对AI + Crypto赛道的预期依然坚定,但对web3 AI Agent的叙事演变却都略显迷茫。

大家对AI + Crypto赛道的预期依然坚定,但对web3 AI Agent的叙事演变却都略显迷茫。

最近和一些创业者、VC聊完有个共同的感受,大家对AI + Crypto赛道的预期依然坚定,但对Web3 AI Agent的叙事演变却都略显迷茫。该怎么办呢?我梳理了若干后续AI叙事的潜在变局方向,供参考:

1)AI Agent用MEME化发币不再是优势,甚至“谈币色变”,如果项目没有PMF支撑而唯有一套Tokenomics空转,很自然会被扣上纯MEME炒作的帽子,只是挂着羊皮的狼而已,和AI关系不大;

2)原本AI Agent > AI Framwork > AI Platform > AI DePIN的落地顺序可能会被调整,当Agent市场泡沫破裂,Agent就成了大模型微调、数据算法等技术成型后的“承载体”,若没有背后的核心技术支撑,仅凭一个AI Agent很难有再秀肌肉的机会;

3)一些本来做AI 数据、算力、算法等服务平台的项目会超过AI Agent成为关注焦点,或者说,即使有新AI Agent推出,由这些AI 平台项目打造的Agent会更有市场说服力。毕竟能运作起一个AI平台的项目,团队班底、技术底子都比一个仅基于框架低成本部署的Dev要靠谱很多;

4)Web3 AI Agent不能再和Web2的团队硬刚拼刺刀了,得找寻Web3 差异化的方向耕耘。Web2 Agent重在Utility,所以低成本部署开发平台的逻辑行得通,但Web3 Agent重在Tokenomics,过度强调低成本部署只会激发更多资产发行的泡沫出来;毫无疑问,Web3 AI Agent应结合区块链分布式共识架构做创新开拓(我首页置顶文章有详细描述);

5)AI Agent最大的优势是“应用前置”,属于“胖协议、瘦应用”的逻辑,但协议该怎么胖?如何调动闲置算力资源、用分布式架构驱动算法低成本应用优势,激活金融、医疗、教育等更垂直化的细分场景才行。而应用又该怎么瘦?让AI Agent自主化管理资产、自主意图交易、自主多模态交互等等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试图一口吃个大胖子,细分拆开需求,慢慢落地,不然一个DeFai场景的成熟标准也得消磨一两年光景;

6)Web2领域的MCP协议 和Manus自动化执行多模态等等,都对Web3领域的创新有启发作用,直接基于MCP +Manus 延伸开发适合Web3应用场景,或者可用分布式协作框架做MCP之上的增强业务场景。不要上来就谈颠覆一切,能在已有的产品协议基础上适当优化,发挥Web3不可取代的差异化优势足够了。Web2也好,Web3也罢都处于此次AI LLMs大革新进程中,意识形态无所谓,能真正推动AI技术发展进程才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

(0)
BlockWeeks的头像BlockWeeks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5 年 3 月 24 日 15:14
下一篇 2025 年 3 月 24 日 16: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