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深潮TechFlow
零和注意力游戏
2021年,每种加密资产平均拥有约180万美元的稳定币流动性。然而,到2025年3月,这一数字已骤降至仅5500美元。
这张图表直观地展示了平均值的下降,同时也反映了当今加密领域中注意力零和博弈的本质。尽管代币的数量已激增至超过4000万种资产,但稳定币流动性(作为资本的粗略衡量标准)却停滞不前。其结果是残酷的——每个项目分得的资本减少,社区变得更加薄弱,用户参与度迅速衰退。
在这样的环境中,短暂的注意力不再是增长的渠道,而是一种负担。如果没有现金流的支撑,这种注意力会迅速转移,毫不留情。
收入是发展的锚点
大多数项目仍然以2021年的方式构建社区:创建一个Discord频道,提供空投激励,并希望用户能喊着“GM”(Good Morning)足够久以产生兴趣。但一旦空投结束,用户便迅速离开。这种情况并不意外,因为他们没有留下的理由。这时,现金流的作用便凸显出来——它不仅是一个财务指标,更是项目相关性的重要证明。能够产生收入的产品意味着存在需求。需求支撑估值,而估值反过来赋予代币引力。
尽管收入可能并非每个项目的最终目标,但如果没有收入,大多数代币根本无法存活足够长的时间以成为基础性资产。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项目的定位与行业其他部分截然不同。以以太坊(Ethereum)为例,它并不需要额外的收入,因为它已经拥有一个成熟且粘性的生态系统。验证者的奖励来自每年约2.8%的通胀,但由于EIP-1559的手续费销毁机制,这种通胀可以被抵消。只要销毁和收益能够平衡,ETH持有者就能避免稀释的风险。
但对于新项目来说,他们没有这样的奢侈条件。当只有20%的代币在流通中,而你仍在努力寻找产品与市场的契合点时,你实际上就像一家初创公司。你需要盈利,并证明自己具备持续盈利的能力,才能生存下去。
协议的生命周期:从探索者到巨头
与传统公司类似,加密项目也处于不同的成熟阶段。在每个阶段,项目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及是选择再投资还是分配收入——都会发生显著变化。
探索者:优先求生
这些是处于早期阶段的项目,通常拥有中心化治理、脆弱的生态系统,并更注重实验而非盈利化。即使有收入,也往往是波动且不可持续的,更多反映市场投机行为而非用户忠诚度。许多项目依赖激励措施、补助金或风险投资来维持生存。
例如,像 Synthetix 和 Balancer 这样的项目已经存在了大约5年。它们的每周收入在10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之间,活动高峰期会出现一些异常的激增。这种剧烈的波动和回落是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这并不是失败的迹象,而是波动性的体现。关键在于,这些团队能否将实验转化为可靠的使用场景。
攀登者:有牵引力但仍不稳定
攀登者是进阶阶段的项目,年收入在1000万到5000万美元之间,逐渐摆脱了依赖代币发行的增长模式。它们的治理结构正趋于成熟,关注点也从单纯的用户获取转向长期用户留存。与探索者不同,攀登者的收入已能在不同周期中证明需求的存在,而不仅仅是由一次性炒作驱动。同时,它们正在进行结构性演变——从中心化团队向社区驱动的治理转型,并多样化收入来源。
攀登者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灵活性。它们积累了足够的信任,可以尝试分配收入——有些项目开始进行收入分成或回购计划。但与此同时,它们也面临失去发展势头的风险,尤其是在过度扩张或未能加深护城河时。与探索者的首要任务是生存不同,攀登者必须做出战略权衡:是选择增长还是巩固?是分配收入还是再投资?是专注核心业务还是分散布局?
这一阶段的脆弱性不在于波动,而在于赌注变得真实可见。
这些项目面临最艰难的抉择:如果过早分配收入,可能会阻碍增长;但若等待过久,代币持有者可能会失去兴趣。
巨头:准备分配
像 Aave、Uniswap 和 Hyperliquid 这样的项目已经跨越了门槛。它们能够产生稳定的收入,拥有去中心化的治理,并受益于强大的网络效应。这些项目不再依赖通胀型代币经济学,已拥有牢固的用户基础和经过市场验证的商业模式。
这些巨头通常不会尝试“包揽一切”。Aave 专注于借贷市场,Uniswap 主导现货交易,而 Hyperliquid 正在构建一个以执行为核心的 DeFi 堆栈。它们的强大来源于可防御的市场定位和运营纪律。
大多数巨头在各自领域内都是领导者。它们的努力通常集中在“扩大蛋糕”——即推动整个市场增长,而不是单纯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这些项目是那种可以轻松进行回购并且仍能维持多年运营的类型。尽管它们无法完全免疫波动,但拥有足够的韧性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季节性玩家:热闹却缺乏基础
季节性玩家是最引人注目却也最脆弱的类型。它们的收入可能在短时间内与巨头匹敌,甚至超过巨头,但这些收入主要由炒作、投机或短暂的社交趋势推动。
例如,像 FriendTech 和 PumpFun 这样的项目能够在短时间内制造巨大的参与度和交易量,但很少能将这些转化为长期的用户留存或持续的业务增长。
这类项目并非本质上不好。有些可能会调整方向并实现进化,但大多数只是依靠市场势头的短期游戏,而非构建持久的基础设施。
从公开市场中汲取的教训
公开股票市场提供了有益的类比。年轻的公司通常会将自由现金流再投资以实现规模化,而成熟的公司则通过分红或股票回购来分配利润。
下图展示了公司如何分配利润。随着公司成长,进行分红和回购的公司数量都会增加。
加密项目可以从中学习。巨头应该进行利润分配,而探索者则应注重保留和复利增长。但并非每个项目都清楚自己属于哪个阶段。
行业特性同样重要。类似公用事业的项目(例如稳定币)更像是消费必需品:稳定且适合分红。这是因为这些公司已存在很长时间,需求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预测的。公司往往不会偏离前瞻性指引或趋势。可预测性使得它们能够与股东持续分享利润。
而高增长的 DeFi 项目则更像科技行业——最佳的价值分配方式是灵活的回购计划。科技公司通常具有更高的季节性波动。大多数情况下,其需求不像一些更传统行业那样具有可预测性。这使得回购成为分享价值的首选方式。
如果一个季度或年度表现优异?通过回购股份将价值传递出去。
分红与回购的对比
分红具有粘性。一旦承诺支付分红,市场就会期望其保持一致性。而相比之下,回购则更加灵活,允许团队根据市场周期或代币被低估的情况来调整价值分配的时机。从20世纪90年代的约20%利润分配占比,到2024年的约60%,回购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增长。从美元金额来看,自1999年以来,回购的规模就已经超过了分红。
然而,回购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果沟通不当或定价不合理,回购可能会将价值从长期持有者转移到短期交易者手中。此外,治理机制需要非常严密,因为管理层通常有诸如提升每股收益(EPS)等关键绩效指标(KPIs)。当公司用利润回购流通中的股份(即未偿还股份)时,会减少分母,从而人为地抬高EPS数据。
分红和回购各有其适用场景。然而,如果缺乏良好的治理,回购可能会悄悄地让内部人士获益,而社区却因此受损。
良好回购的三大要素:
-
强大的资产储备
-
深思熟虑的估值逻辑
-
透明的报告机制
如果一个项目缺乏这些条件,它可能仍然需要处于再投资阶段,而不是进行回购或分红。
领先项目当前的收入分配实践
-
@JupiterExchange 在代币发布时明确表示:不直接分享收入。在用户增长10倍、拥有足以维持多年运营的资金储备后,他们推出了“Litterbox Trust”——一种非托管的回购机制,目前持有约970万美元的JUP代币。
-
@aave拥有超过9500万美元的资产储备,通过一个名为“Buy and Distribute”(购买与分配)的结构化计划,每周分配100万美元用于回购。这一计划是在经过数月的社区对话后推出的。
-
@HyperliquidX 更进一步,其收入的54%用于回购,46%用于激励流动性提供者(LPs)。迄今为止,已回购超过2.5亿美元的HYPE代币,完全由非风险投资资金支持。
这些项目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都在确保财务基础稳固之后,才开始实施回购计划。
缺失的一环:投资者关系(IR)
加密行业热衷于谈论透明性,但大多数项目仅在有利于自身叙述时才会公开数据。
投资者关系(IR)应成为核心基础设施。项目需要分享的不仅是收入,还包括支出、资金储备(runway)、资产储备策略以及回购执行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对长期发展的信心。
这里的目标并不是宣称某种价值分配方式是唯一正确的,而是承认分配方式应与项目的成熟度相匹配。而在加密领域,真正成熟的项目仍然罕见。
大多数项目仍在寻找自己的立足点。但那些做对了的项目——拥有收入、策略和信任的项目——有机会成为这个行业急需的“教堂”(长期稳健的标杆)。
强大的投资者关系是一种护城河。它能够建立信任,减轻市场低迷时期的恐慌,并保持机构资本的持续参与。
理想的IR实践可能包括:
-
季度收入与支出报告
-
实时资产储备仪表盘
-
执行回购的公开记录
-
清晰的代币分配与解锁计划
-
对补助金、薪资和运营支出的链上验证
如果我们希望代币被视为真正的资产,它们需要开始像真正的企业一样进行沟通。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