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ie说:Web3从业者迁徙加拿大实录


《Web3从业者迁徙加拿大实录》1/8 众所周知的不能说的原因,让我们开始实施出国计划其实我和我老公都是第一次到加拿大。家人完全不理解:怎么能搬去一个从来没去过的国家,连实地考察都没有?我的逻辑很简单:美国东、西、中部几个城市我都去过,算是“抽样调查”,都能接受,那我想加拿大应该大差不差吧。老公没来过北美,但选择相信我的判断。临行前一段时间我们俩经常刷小红书,信息越看越多,反而有点怀疑自己的决定,但他是典型的水瓶男,不太受外界影响,反而安慰我说:“究竟怎么样,还是要自己去体验才知道。”今年2月,我们办好了加签,5月初落地温哥华,开启新篇章。(👇🏻必须先去一下stanely park打卡hh!人到中年就超爱各种公园)

2/8 各国家对比与我们的选择(附表)在我们决定搬家之前,其实经历了各种国家的筛选和考量。我们分别在法国和英国留学,对欧洲其实很熟悉。也去过韩国、土耳其、阿联酋(阿布扎比、迪拜)、美国(加州,德州和密州)、新加坡、泰国、新西兰等。每个国家的优劣势,我们都有自己的体会。最终选择加拿大,背后是综合了地缘、机会、个人喜好、经济实力等各种因素。下面这个表格,简单展示我们对主要移民目的地的思考:

欧洲🇪🇺🇬🇧-上面说了我们都相对熟悉,至少旅游和学习过,没有光环了。考虑到日益严重的移民情况,分散的市场和语言多样性,欧洲我们只考虑英语国家,那没有太多选择。英国拿身份时间久,生活成本不低(我先生留学时候8点几汇率,现在9点几)欧洲经济也越来越拉胯–pass🚫;

澳新🇦🇺🇳🇿 — 澳洲没去过,听说排华比北美严重,待考证;我纯粹因为害怕那里的大虫子大动物;新西兰我们超爱,去完产生了戒断反应,但是清醒过来觉得还是市场太小,还没到躺平退休的时候,还想奋斗一下,机会不足;另外想要出差也很不方便,如果现在我俩超过45绝对就去了 — pass🚫;

日本🇯🇵 — 我老公南京人,无需多言了,深植内心的反感,加上他不吃鱼生这些,我是只喜欢去买买东西玩玩;加上我们两个都比较高大,就觉得各种空间环境很局促 — 快速pass🚫;

迪拜🇦🇪 — 加密行业热点目的地,机会也很多,但是我们是4月底5月他陪我去参加了一个行业峰会。他陪我去拜访客户的路上,我一个人先走过了一片很多当地人聚集的空地,那些人对我的目光我很难忘,不能说就算危险,但是我不希望自己经常生活中这种心理紧绷的情况;另外我们那个时间走了5分就汗流浃背,35度的春天…他们告诉我夏天外面可以到⚠️65°(你没有看错),瞬间我也不那么羡慕cz和一姐了…就算走过的所有地方都有空调我也受不了–pass🚫;

新马泰🇸🇬🇲🇾🇹🇭 — 大马没有去过也没太考虑过,可以参考我最喜欢的播客之一day1global的主理人Ruby和Start的这篇https://x.com/starzqeth/status/1952180799329247362?s=46;新加坡太小,感觉搬去了一个上海和香港混合的城市;泰国 — 适合退休,泰语不会 –pass;

北美 🇺🇸🇨🇦– 只剩下了美国和加拿大,美国主要考虑到实力不到,成本高,我们的目的是可以比较快过去生活,不想留在国内等结果再出去,另外尽量不走再读书这条路,双方都需要工作,那其实就剩下加拿大了–目前我们都觉得我们没有做错决定。

3/8 初到加拿大的适应与日常生活落地温哥华后,我们的适应过程比想象的要轻松许多。因为之前在欧洲留学过,所以有在海外生活的经验,融入的问题不是太大。我在非英语环境里生活学习过,对比英语环境,真的感觉“如鱼得水”。虽然英语不是母语,但相比法语、意大利语那些十几个时态和单词的几十种变位,英语真是“眉清目秀”!我们刚到温哥华,三天内搞定了电话卡、银行卡,生活节奏很快步入正轨。📱电话卡我们在fido,Rogers和telus之间选选择了fido,注意这个的热点居然要另外和工作人员说需要开通!我出差去多伦多的时候发现不能用直接懵了…后来回温对比了加价之后的总金额直接换成Rogers和我老公主副账号了。🏦银行我们选择了BMO,新人登陆友好。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上海有分行,直接在上海预约办理基本信息,登陆之后就去提前选择的温哥华网点现场办理就可以,会方便很多。如果对自己的英语没信心就选择Richmond的网点,基本都有中文服务。后续服务我还没有对比过其他银行,之后再出心得。

4/8 工作与融入当地社区我觉得融入新生活有两个标准:找到工作&交到朋友。老公是技术型i人,在这边做游艇设计,生活方面很快就结识了打球的朋友,基本也算初步实现了融入的目标。我是e人,属于随时随地大小聊那种,还没落地加拿大就和飞机上的姐妹加了whatsapp,相约喝咖啡,交友问题不大。工作方面,币圈的好处就是大家像候鸟,随着政策和行业会议迁徙,基本可以找到的熟人遍布全球,这大大降低了融入难度。六月初回温哥华,月底我接到了加拿大的offer,正式开始工作,生活步入routine,归属感逐渐建立。

5/8 加拿大/泛北美币圈生态体验来加拿大之前我就查了币圈社区和活动。正好5月多伦多有Consensus大会,我们在温哥华三天后直接飞去多伦多。会议期间我参加了主会和很多边会,认识&面基了一堆行业新老朋友。朋友推荐下,还去了纽约的Solana Accelerated活动,第一次体验“Big Apple”的Crypto氛围。最惊喜的是第一晚的dinner party就毫无预备地遇到了Solana的创始人toly,还聊了一会。(这时候体现了时刻准备着的重要性了啊有没有!?)切身感受到北美资源之顶,社区氛围也非常活跃。

6/8 Solana生态和Superteam组织的归属感让我最有归属感的,是@solana 生态的一系列活动。不论是遍布各地的@superteam @SuperteamCAN 孵化经验丰富,给了很多细致中肯的建议。在多伦多的Superteam活动,leader @supersimon77,马上介绍我对接了温哥华这边的负责大哥@MegoDefi,我就这么水灵灵找到组织了。大家都非常热心友好有耐心!再次感谢!!他们每周五都有的Vibe Station活动,每个wfh的人都懂这种线下活动的含金量!大家可以一起办公、碰撞想法(我绝对不是因为免费的寿司🍣或者taco🌮)。在这认识了不同项目的朋友,有来自尼日利亚、洪都拉斯等国家的founder和dev,有paypal、微软等传统大厂背景,也有律师等多元职业。还买了Monke的NFT,加入@MonkeDAO,每月聚餐和交流活动很有意思。https://x.com/emilie4rio/status/1957122817193017622?s=46发现加拿大的币圈生态比预期好很多,很多项目总部其实在加拿大(比如@dapperlabs),和美国项目、VC有很多融合,生活成本更低,地理套利优势明显。想想也是,毕竟出了cz和Vitalik,这底子不可能差的哈哈哈!人杰地灵了属于是!

7/8 生活琐事与安家体验多伦多和纽约期间还属于是工作旅游两手抓,我们去了大瀑布、MoMA、中央公园、高线公园(强烈推荐!!一步一景非常有意思)、Google食堂、时代广场等地标。回温哥华找房期间住到了全温哥华最好的Airbnb!体验也很棒,房东夫妇超级热情,我们互赠了礼物,还请我们吃自己包的沪式馄饨(喝到汤里的蛋皮和紫菜简直想要落泪!!)。回温哥华后租房、办医保、买车、买保险,一步步安顿好。搬进新家那一刻,站在客厅看着窗外的月亮,真的有了“settle down”的感觉。在异乡,和信任的伴侣在一起,每一步都很踏实,每一次未知都是一次有趣的冒险。温哥华落脚airbnb推荐:https://airbnb.com/l/A0tB8PDo

8/8 祝大家都有再出发的勇气💪🏻五月到七月,我们一路“打怪升级”,和老公像队友一样打这个人生新地图。很开心做了这个决定,这一路的经历收获了很多真诚的朋友。虽然夜深人静有时候也很遗憾没买足够多的大饼让我来温哥华“躺平”哈哈!最后,希望我的分享能鼓励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行动的web3同行,祝大家都能在喜欢的环境工作和生活。



Source link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

(0)
blco的头像blco作者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2025 年 6 月 23 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