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全球市場動盪的當下,美國總統川普再度以一連串高關稅政策引發關注。不過,想理解這些決策的背後邏輯,或許不需要經濟學學位,而是一本 1987 年的舊書 —《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這本由川普署名、實際由記者 Tony Schwartz 代筆的著作,不僅詳述了川普的成長背景與房地產交易,也藏有不少他經商與談判的哲學。Business Insider 從書中挖掘出以下六個觀點,也許能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看懂川普的關稅棋局。
1.「我會設很高的目標,然後不斷逼近它」
這個策略與他近期對中國的關稅行動如出一轍。儘管他不久後宣布對多國關稅暫停 90 天,讓美股大漲,但一開始,他對中國的關稅就重拳出擊,調高至145%,比外界預期高出許多。對歐盟開出 20%、對越南則高達 46% 的稅率,也顯示他一如書中所言「先出重拳,後看結果」。
2.「我不信任數字專家,也不愛市場調查」
川普向來對傳統經濟建議持懷疑態度。他在書中說:「我不雇用一堆算數的人,也不相信華麗的市場調查報告。我會自己觀察、自己做結論。」
這一點在最近的政策宣布中再次驗證。即使多位億萬富豪、甚至是馬斯克等親近顧問都對他的關稅政策表達疑慮,他仍堅持己見。即便市場曾一度劇烈波動,他最終選擇暫緩追加關稅 90 天,並聲稱這是「憑直覺的最佳判斷」。面對媒體提問時,他甚至表示:「我們是用心在寫這些政策。」
3.「結局好,一切就好」
《交易的藝術》中提到他與紐約百老匯中心公園南 100 號的住戶的長期訴訟。他原本計畫拆除該建築,但最終住戶保住了房子。他卻認為這場訴訟的拖延反而讓他賺更多,因為市場價格上漲。
這樣的「一切都會好」心態,也套用在他的關稅談判策略上。儘管市場動盪、輿論批評不斷,他在 Truth Social 上仍呼籲大家:「冷靜點!一切會順利解決。」他甚至說:「債券市場現在超美!」 — 顯示他相信結果會證明一切。
4.「我們靠耗光對手的耐心獲勝」
談到與競爭對手的談判,川普在書中坦言:「最後我們贏,是因為我們堅持到底,對手累了,就退場了。」
如今他也宣稱在關稅戰中取得類似勝利。他表示已有超過 75 個國家主動聯絡,希望展開談判。這種「耗死對手」的方式,讓他自信地認為自己依舊掌握主導權。
5. 他對「有形的東西」更有感覺
《交易的藝術》大量描述的是建築、飯店與鋼筋混凝土的世界。川普對實體資產情有獨鍾,這與他近年強調「美國製造」及振興工廠就業的主張如出一轍。
在宣布關稅政策時,他說:「工作與工廠會再次在我們國家轟轟烈烈地回歸。」即便後來轉口提到債券市場的變化,他對「主街」而非「華爾街」的堅持,早已深植其經濟思維中。
不過,川普對於比特幣等其他虛擬貨幣的興趣,也顯示了他對實體資產以外的興趣。
6. 批評媒體,但也知道怎麼利用媒體
在書中,川普常批評媒體對他不公,甚至曾公開寫信反擊建築評論家。但同時他也明白,媒體曝光對於品牌與聲勢有莫大好處。
「從商業角度來說,被報導的好處遠大於壞處。」他寫道。這也解釋了為何他的關稅策略,即使引來大量批評,卻仍能主導新聞版面。他的新聞秘書甚至諷刺記者:「你們根本沒讀過《交易的藝術》吧?」
一本舊書,看穿新關稅政策
川普的關稅策略看似瘋狂、充滿反覆,但若從《交易的藝術》一書來看,背後其實有著一貫的邏輯與風格。從「設高目標、堅持到底」、「靠直覺決策」,到「善用媒體」、「專注實體經濟」,他的一舉一動似乎都早已寫在書中。
或許,我們不需要經濟學位,也能從這本近 40 年前的書,理解川普的政治操作與經濟策略。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