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策略 創辦人 Michael Saylor 於 5/6 在 2025 年比特幣企業應用論壇上發表演講,並重申比特幣 不只是避險工具,更是全新的「數位資本標準」。他指出,全球有近 96% 的上市公司表現不如美國公債,企業若想突圍,就得擁抱像比特幣這種能穿越時間考驗的資產。更強調 BTC 不僅勝過黃金、股票與房地產,更具備長達百年的保值潛力,適合成為企業資產配置的核心。
上市公司贏很大?其實是 96% 企業都快撐不下去
Saylor 開場就點名:
- 頻果
- 亞馬遜
- 微軟
- 谷歌
- Meta
- 輝達
- 特斯拉
等科技七巨頭 掠奪市場、壓垮同行,10 年來漲幅約為 4,600%,而 S&P 500 指數 10 年才上漲 200 % 。
「現在這個時代,只有數位壟斷型企業能真正創造資本增值,其餘 96% 的公司只是在掙扎而已。」他強調。

市場充斥一堆殭屍公司,股價沒人關心也沒人交易
Saylor 還指出有許多「殭屍公司」完全沒投資吸引力。他舉例:
-
85% 上市公司每天成交量不到 1,000 萬美元
-
其中 8% 才有選擇權市場
-
整體市場只有 4% 的股票創造實質價值
在商學院學到的避開波動,其實是在自殺
Saylor 也反問台下聽眾:「你想跟世界首富學投資,還是看學校教科書?」
他列舉像是馬斯克、祖克柏、貝佐斯等世界富豪的共通點:「每一位資產暴漲者,都擁抱波動性。」
「而大多數企業的策略卻是拼命削弱波動,結果也削掉了成長。」他指出。
AI 是共識,比特幣才是非共識機會
Saylor 承認 AI 是必要條件,但他強調 AI 是共識工具,所有人都用 AI,並不能帶來超額報酬。
「而像是比特幣這種數位資本,才是真正破壞式創新,因為目前極少企業了解這是財務武器。」他強調。
比特幣就是資產金字塔頂端,可保值近 100 年
Saylor 將貨幣分為:
- 高頻:交易用途
- 低頻:資本保值
「而相較房地產、黃金、股票,比特幣是少數可用來保值 10~100 年的資產。」他強調。

微策略靠與比特幣合併大翻身,吸金 375 億美元
Saylor 表示,微策略在 2020 年之前,每年仍有 7,500 萬美元現金流,但市值乏人問津。
他心想,乾脆與比特幣合併,於是用 2.5 億美元買入 BTC,後來不斷擴大部位,如今吸引近 375 億美元外部資金。
傳統資本市場是「封閉的貴族遊戲」,比特幣是解放企業的資本鑰匙
Saylor 點出美國證交會 從 1933 年開始就限制公司持有其他公司股票,阻斷企業「以資本養資本」的方式。
但比特幣是唯一不需通過審查、可自由擁有的資本資產。
給微軟的建議,也是給全世界的企業建議
「假設微軟把股息、庫藏股與部分債券轉為 BTC,最多能創造每股多出 $584 美元的價值。」他以微軟 為例來模擬分析。
然而在實際投票中,99% 微軟股東投票否決研究比特幣財務策略,只因為「他們不缺錢」。
擁抱比特幣,是全球企業自救之道
Saylor 最後拋出關鍵向在場聽眾提問:
「比特幣知識只屬於那些有迫切需求的人。你的企業,有沒有準備開始要了解?」

總結來看,Saylor 一直都在向全球企業喊話,請看清楚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已經在大改變,而比特幣 會是企業存活與成長關鍵武器。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