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對決:中美如何爭取全球金融權力


穩定幣對決:中美如何爭取全球金融權力

穩定幣已成為中美兩國日益激烈的金融競爭的最新舞台。與比特幣等波動性較大的加密貨幣不同,穩定幣透過與標的資產(通常是美元或人民幣)掛鉤來維持固定價值。 

隨著香港和華盛頓的監管機構著手實施新規,這兩個大國都展現出塑造下一個數位貨幣時代的決心。這場競爭不僅關乎技術,更關乎誰能掌控全球金融的未來。

香港的穩定幣推動

5月份2025, 香港通過穩定幣法案,創建了全球首個與傳統貨幣掛鉤的穩定幣綜合框架之一。此舉為北京長期以來減少對美元依賴的努力增添了新的維度。與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CIPS)、金磚國家支付和數位人民幣等舉措一起,香港的穩定幣生態系統有望幫助中國在華盛頓的掌控範圍之外拓展國際貿易。

這裡的界線非常清晰:香港可以追求政府支持的穩定幣創新,但內地仍然堅持限制私人加密貨幣。中國政府對其CBDC(數位人民幣)的評價遠高於任何去中心化資產。這樣,中國就有機會在全球不受限制地試驗數位金融,同時在中國境內保持嚴格的管制。

HashKey Capital執行長鄧超表示,香港的進展為內地未來的監管模式提供了「寶貴的參考」。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總裁餘偉文指出,規則“初期會更嚴格”,但會隨著行業的成熟而不斷演變。更廣泛的目標很明確:在經歷多年動盪之後,恢復香港作為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並將其定位為中國金融市場的門戶。 Web3 野心。

美國穩定幣法案

在太平洋彼岸,美國也採取了果斷措施。上個月,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簽署了 《引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 (GENIUS法案)正式生效。該法案要求穩定幣與美元或類似的低風險資產掛鉤,強制向監管機構註冊,並執行嚴格的審計要求。該法案旨在鞏固美元在全球數位支付領域的霸主地位。

然而,其背後的動機仍存在疑問。川普的政治基礎包括一群科技投資者和高階主管——通常被稱為「加密貨幣兄弟」——他們為川普2024年的競選活動提供資金,希望獲得有利的政策。他們的影響力在《天才法案》的通過中顯而易見。 

懷疑論者還指出,川普親自參與發行了一款名為“$TRUMP”的模因幣,該幣在暴跌前飆升了300%,引發了批評人士所說的“拉攏效應”,以犧牲散戶投資者的利益為代價,讓內部人士致富。這些爭議加劇了人們的懷疑,即美國的穩定幣政策可能不僅服務於經濟戰略,也服務於政治利益。

中國的多極戰略

華盛頓力圖捍衛美元的同時,北京則在推動多極貨幣秩序。中國人民銀行已在上海啟動數位人民幣國際營運中心,並計劃將其融入跨境支付和供應鏈融資領域。預計到8年,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電子人民幣使用量將達到2025億美元。

儘管如此,分析師仍保持謹慎。摩根大通 爭論 儘管取得了進展,但人民幣不太可能很快超越美元。 2022年,美元在全球外匯交易的佔比為88%,而人民幣僅7%。然而,在金磚國家集團內部以及新興經濟體中,中國正在取得進展。在2025年裡約熱內盧金磚國家高峰會上,各國領導人重申了去美元化的承諾,並呼籲建立替代結算體系。

中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已大幅擴展,並與俄羅斯的SPFS網路連接,繞過了SWIFT系統。貿易數據顯示了強勁成長動能:218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2024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以人民幣和盧布結算。同樣,印度與俄羅斯的貿易額也達到了66億美元,在許多交易中,本幣結算取代了美元結算。

中國的戰略反擊

曾有傳言稱北京將在2025年XNUMX月底推出人民幣支持的穩定幣,但目前尚未有任何具體行動。這主要是由於美國關稅上調、國內經濟成長放緩以及金融制裁。與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將能夠繞過銀行限制,允許流動性流動,並為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提供額外的籌碼。 

美國反擊

美國也不甘示弱,正在州一級進行創新試驗。懷俄明州最近推出了 世界上第一個國家發行的穩定幣對某些人來說,這不僅是一次區域性試驗,更是一份更廣泛的聯邦戰略藍圖。一位專家指出,此類舉措可能“比關稅更有效”,明確挑戰中國嚴格的貨幣管制。

歐洲的擔憂

美國政策的連鎖反應蔓延至海外。 Tether 旗下與美元掛鉤的 USDT 仍是全球最主要的穩定幣,佔據了 60 億美元全球市場的近 270%。隨著《GENIUS 法案》加速美元支持的穩定幣的採用,歐洲監管機構也敲響了警鐘。

歐洲央行顧問尤爾根·沙夫警告稱,美元穩定幣在歐洲的廣泛使用可能會破壞歐元的貨幣政策。他警告稱,如果這些資產在「支付、儲蓄或結算」領域獲得認可,歐元區其他工具可能會面臨直接競爭。沙夫強調,美元主導地位為華盛頓帶來了戰略優勢,從更低成本的債務融資到更大的地緣政治籌碼——所有這些都是以犧牲歐洲為代價的。

對全球金融的影響

中美在數位貨幣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反映了一個更大的變化:全球貨幣體係日益碎片化。全球貨幣體係不再只有一個頂級儲備貨幣,而是可能出現幾種相互競爭的數位貨幣,與不同的地緣政治集團並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分散化提高了交易成本,使貿易更加複雜,但同時也是全球經濟實力轉移的表現。

趨勢已然顯現。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美元在全球外匯存底的比例從70世紀初的2000%以上下降到59年的2021%左右。新興市場的央行一直在將黃金投資多​​元化,而 採購244公噸 僅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就創下了多年來最高的季度交易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稱,數位貨幣雖然可能提高效率,但如果發生危機,也會帶來風險。一份政策報告警告稱,「轉向多極儲備結構可能需要全球儲備發行國擴大流動性支持。」學者們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國際治理創新中心的亞什卡拉什警告稱,金融體系的分化可能引發「碎片化、資本流動波動和監管脫節」。

研究員安東尼斯·巴利斯發現,地緣政治制裁和對西方支付系統的信任度下降,正促使各國轉向其他數位網路。他總結道,這些系統日益普及,不僅是為了提高效率,也是為了抵禦美元風險。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將當下時刻視為金本位終結以來最重要的轉折點,並指出儘管美元可能在短期內繼續佔據主導地位,但它面臨著來自人民幣和歐元日益激烈的競爭。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中美兩國在穩定幣領域的競爭不僅是一場技術較量,更是一場爭奪未來全球金融主權和影響力的鬥爭。美國正在加倍押注美元支持的資產,而中國則利用香港,並準備推出基於人民幣的替代貨幣,以削弱華盛頓的優勢。夾在中間的歐洲擔心對美國貨幣體系的依賴會加深。



Source link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

(0)
Mpost的头像Mpost作者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