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加密貨幣採用指數:印度與美國引領全球成長


2025 年加密貨幣採用指數:印度與美國引領全球成長

隨著加密貨幣繼續從小眾資產演變為全球現象,2025 年有望成為引人注目的採用之年。 Chainalysis 2025 年全球加密貨幣採用指數 凸顯了一個驚人的現實:印度在基層加密貨幣參與度方面領先世界,而美國則憑藉著制度動能和監管清晰度躍居第二。 

區域採用模式不斷多樣化:亞太地區正逐漸成為人口成長最快的中心,而人口調整後的數據顯示,東歐地區也出現了一些略顯意外的領先者。了解這些趨勢對全球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都至關重要。

印度:草根強國

印度在加密貨幣應用方面的領先地位絕非偶然。精通科技的年輕人、廣泛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率以及價格實惠的行動數據,使得數百萬人能夠輕鬆使用加密貨幣。 

到2025年中期,印度將有超過750億人擁有智慧型手機,這為廣泛的「行動優先」參與奠定了基礎。 Bybit印度地區經理Vikas Gupta表示,印度的加密生態系統“移動優先且易於訪問”,使其成為零售應用的理想環境。

DeFi 平台也實現了顯著成長,印度 Web3 新創企業生態系統自 1.3 年以來已吸引超過 2020 億美元的資金。這筆資金凸顯了該國作為加密貨幣消費者和建構者的雙重角色。 

Giottus 執行長 Vikram Subburaj 表示,加密貨幣在印度的應用範圍已經超越了城市科技中心,甚至延伸到了農村和半城市地區,這意味著加密貨幣在多個地區和社會經濟階層中都變得越來越重要。

幣安南亞區域成長主管 Kushal Manupati 在評論印度的排名時表示,該排名反映了散戶和機構投資者的興趣,前者追求財務自由,後者則希望將加密貨幣融入傳統金融體系。從草根散戶到高階 DeFi 參與,印度正為全面採用加密貨幣樹立全球標準。 

美國:機構發展與監管動力

儘管印度在散戶參與方面佔據主導地位,但美國躍居第二位,顯示其機構投資者興趣濃厚,且監管路徑更加清晰。許多現貨比特幣ETF的核准,加上監管更加清晰,使得美國機構能夠積極參與市場,加速傳統金融通路的採用。

這些發展透過使機構投資組合的數位資產合法化,加速了加密貨幣的採用。

然而,美國在零售和 DeFi 採用。儘管美國正朝著全面的加密貨幣監管邁進,但散戶參與度仍然受到投資者猶豫不決和合規要求的限制。儘管如此,憑藉其根深蒂固的金融框架和日益增長的機構參與度,美國有望成為全球主要的加密貨幣參與者。

區域成長模式

全球採用格局正在快速變化, 亞太地區引領這項變革與 2025 年上半年亞太地區的鏈上交易量年增 69%(從 1.4 兆美元增至 2.36 兆美元)不同,拉丁美洲以 63% 的增幅勝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增幅達到 52%,因此可以考慮使用加密貨幣進行匯款和行動優先金融解決方案。

就絕對交易量而言,北美和歐洲繼續佔據榜首,其中美國和加拿大的外匯交易額達2.2兆美元,歐洲的外匯交易額達2.6兆美元。歐洲和美國的成長率分別為42%和49%,證明成熟市場對全球生態系統仍然至關重要;北美的成長主要由ETF和機構資金流入所推動,而歐洲的成長則得益於持續的機構參與。

地區 同比增長 產量(2024 → 2025) 關鍵驅動力
亞太地區 69% 1.4兆美元 → 2.36兆美元 零售採用、行動參與、監管清晰度
拉丁美洲 63% 不適用 匯款、零售+機構採用
撒哈拉以南非洲 52% 不適用 行動金融、匯款
北美 49% 不適用 ETF、機構流入
歐洲 42% 不適用 機構活動,擴大用戶群

這些數字顯示採用趨勢正在不斷擴大,全球南方正成為基層活動的關鍵樞紐,而已開發地區在製度化方面佔據最高地位。

人口調整洞察:東歐

雖然原始交易量突出了亞太地區和北美地區,但根據人口規模調整採用率後,東歐地區的趨勢令人驚訝。烏克蘭、摩爾多瓦和喬治亞在經人口調整後的指數中名列前茅,顯示其參與度相對於其人口規模而言較高。

分析師認為,經濟的不確定性、對傳統銀行缺乏信任以及非常高的技術素養率都使得加密貨幣成為保存財富和實現跨境轉移的有效工具。

專家指出,東歐的採用率“相對於人口而言高得離譜”,這突顯出經濟條件艱苦的小國不僅將加密貨幣視為一種投資,而且將其視為一種實用的金融工具。

國家 人口調整排名 零售活動 DeFi 活動 機構活動
烏克蘭 1 1 4 1
Moldova 2 2 14 2
Georgia 3 4 5 8
Jordan 4 10 1 24
Hong Kong SAR 5 17 6 9

這種觀點表明,加密貨幣的採用不僅取決於權力或基礎設施;文化對技術和金融需求的熟悉也必須扮演重要角色。

穩定幣和支付基礎設施

穩定幣是全球加密貨幣應用的另一個重要切入點,尤其是在跨國支付領域,各機構也積極參與其中。 USDT 和 USDC 的月交易量位居前列,USDT 的月交易量遠超過 1 兆美元,USDC 的月交易量則在 1.24 兆美元至 3.29 兆美元之間。規模較小但成長迅速的穩定幣(例如 EURC 和 PYUSD)位居第二,EURC 的月比漲幅約為 89%。

透過金融科技的整合,穩定幣在機構的應用正在加速。 Stripe、Mastercard、Visa 和 MetaMask 都已推出透過傳統支付管道使用穩定幣的機制,而 Nuvei 和 Paxos 等公司則為商家結算提供便利。 

報告指出,受監管的穩定幣的興起正在“塑造全球支付管道和機構流動”,這表明穩定幣不僅僅是一種小眾產品,而是現代加密基礎設施的基石。

法幣入場:比特幣引領潮流

比特幣仍然是進入加密貨幣的主要門戶。 2024 年 2025 月至 4.6 年 1 月期間,超過 3.8 兆美元的法幣流入了 BTC,是其他 Layer 1.3 代幣(1 兆美元)的兩倍多,且遠高於穩定幣(XNUMX 兆美元)。山寨幣和較小類別的代幣總流入量均不到 XNUMX 兆美元。

整體而言,美國在法幣購買方面領先,交易額高達4.2兆美元;韓國以1兆美元位居第二,歐盟則以500億美元位居第三。比特幣購買量在總購買量中所佔比例因地區而異;英國約為47%,歐盟約為45%,而韓國的配置則更為多元化。

法定貨幣進入的地區差異凸顯了投資者行為和加密資產獲取管道的不同,反映了市場基礎設施​​和當地偏好的相互作用。

不同收入階層的採用情況

2025年指數的一個有趣特徵是不同收入階層的採用情況。高收入國家、中上收入國家和中下收入國家都呈現同步成長,這顯示採用人工智慧並非富裕國家或技術先進國家的專屬。

低收入國家的採用趨勢具有階段性,並受政策幹預、基礎設施佈局限制以及衝突或內戰幹擾的影響。即使在這些充滿敵意的地區,當美軍撤離後所有加密貨幣活動一度暫停時,阿富汗的採用也顯得脆弱。

低收入國家持續採用該技術意味著要致力於基礎設施、連結性和監管清晰度,將重點轉移到基礎支援和創新。

展望未來:全球影響

2025年全球加密貨幣採用指數表明,加密貨幣格局日趨成熟和多元化。印度處於領先地位,正在推動基層採用;同時,美國則在製度和監管方面取得進展。 

東歐在人口方面表現良好,反映了其金融需求和技術素養。穩定幣和法幣通道拓寬了所有收入水準的金融服務覆蓋範圍,使俄亥俄州從小眾市場走向主流應用。 

展望未來,那些在創新和基礎設施監管之間取得平衡的國家將引領下一波全球加密貨幣成長,從而將 2025 年定為數位金融的標誌。



Source link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

(0)
Mpost的头像Mpost作者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2024 年 11 月 18 日 13: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