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lockWeeks
在中国大陆对加密货币交易持有严格监管立场的大背景下,司法系统如何处置刑事案件中查获的大量虚拟资产,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灰色地带与执行难题。近日,上海司法界的一项开创性实践,为这一难题提供了“上海方案”,引发了Web3行业的广泛关注。
据官方披露,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近期针对全市法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刑事案件中虚拟货币变价处置工作的指引》。依据该指引,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已成功对一刑事案件中查获的9万余枚Filecoin(FIL)代币进行了变价处置。
此次处置的最大亮点在于其首创的“境内委托、境外处置、闭环回流”模式,不仅为中国大陆司法机关处置涉案加密资产开辟了一条合规路径,也巧妙地在现有法规框架与Web3世界的全球化特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可行的平衡点。
打破僵局:“全链条合规”的资产处置新模式
虚拟货币因其匿名性、跨境流通的便捷性以及技术复杂性,长期以来都是司法执行中的“烫手山芋”。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在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这使得在中国境内直接通过交易所等途径变现涉案加密资产缺乏合规基础。
另一方面,刑事案件中的“追赃挽损”又是维护受害者权益、彰显司法公正的关键环节。若无法对查获的虚拟货币进行有效处置,不仅意味着受害者的损失难以挽回,也变相削弱了对相关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面对这一困境,上海法院系统经过充分的法规研究与路径论证,设计出了一套多方协作、全链条合规的创新机制:
- 境内委托与担保:首先,由人民法院作为委托方,将涉案的虚拟货币委托给经过筛选和先行试点的第三方境内机构进行处置。为确保国有资产安全,该第三方机构需提供相应的履约担保。
- 转委托境外处置:随后,该境内机构将资产的境外交易环节,转委托给具备相应资质的境外代理商。此次FIL币的处置,明确要求在**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认证的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上进行。这一关键步骤,利用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持牌加密交易枢纽的独特地位,确保了交易环节的合规性与安全性。
- 价格锁定与执行:为防止市场操纵并保证处置价格的公允性,指引要求处置价格不得低于交易日前20日的市场平均价格。
- 闭环回流与结汇:处置所得的款项,在严格履行中国国家外汇管理的审批手续后,通过结汇方式,最终转入人民法院的案款专属账户。这笔资金后续将依法用于没收上缴国库或发还案件被害人,从而完成了整个处置流程的闭环。
FIL币案的标杆意义:从理论到实践
此次宝山区人民法院成功处置超过9万枚FIL币,不仅仅是一次个案的突破,更是对上海高院创新指引的首次成功验证。Filecoin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去中心化存储项目,其代币在全球多个市场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这也为本次境外处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次实践彰显了上海司法机关在面对Web3这一新兴领域时的务实与创新精神。它清晰地表明,尽管中国大陆禁止虚拟货币交易,但在司法层面承认其作为一种需要依法处置的“财产”的属性。通过借助香港成熟的监管框架与合规交易平台,上海法院不仅解决了资产处置的难题,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例。
对Web3行业及未来的启示
对于整个Web3行业而言,“上海模式”的出现传递了几个重要信号:
- 资产属性的司法确认:司法机关对涉案虚拟资产的积极处置,从侧面再次确认了虚拟货币在中国法律体系下作为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财产的地位,尽管其不具备货币属性。
- 合规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次处置明确选择了香港证监会持牌的VATP,凸显了合规经营的交易所在未来全球资产流动与处置中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项目方和投资者而言,选择在受严格监管的平台进行交易,是保障资产安全的重要前提。
- 跨境司法协作的新探索:这一模式为不同司法管辖区如何协作处理跨境、跨领域的资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随着全球Web3生态的融合,类似的跨境司法与金融协作可能会更加常态化。
下一步,上海法院表示将继续积极探索创新的执行方式,加大刑事涉财案件的追赃挽损力度。可以预见,随着更多类似案例的出现,针对虚拟资产处置的司法实践将愈发成熟,相关的配套法规与操作流程也将进一步完善。
BlockWeeks将持续关注中国大陆及全球范围内针对Web3领域的监管与司法动态,为您带来更深度的解读。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