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 6 月,超過 2,000 人齊聚曼谷詩麗吉王后國家會議中心,這場盛會簡直可以算作一場科技集會,甚至是一場流行音樂會。名人出席、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以及法拉利抽獎活動成為當天的頭條新聞。然而,在這場盛大的演出背後,虛擬銀行 WeFi 試圖回答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加密銀行可以成為普通銀行業務嗎?
建立鏈上銀行
WeFi 由 Maksym Sakharov 和 Tether 創始人之一 Reeve Collins 創立,自稱是一家「deobank」(去中心化鏈上銀行)。其宣傳語是,儘管新型銀行擁有流暢的行動應用程序,但它們仍然依賴傳統的銀行基礎設施。這種依賴通常意味著費用、延遲以及從舊系統繼承下來的監管瓶頸。
WeFi 的模式與眾不同。它完全基於加密貨幣軌道運行,提供非託管帳戶、基於穩定幣的收益、日常消費卡,甚至 ATM 提款服務。用 Sakharov 的話來說: “我們不是在修補系統。我們是在鏈上重建它。”
從金融排斥到行動優先設計
該公司的野心遠不止於早期採用者。大致來說 1.4 億人仍然沒有銀行帳戶 全球范围,其中很大一部分在亞洲。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國家就體現了這種差距:手機普及,但依賴現金或高成本的匯款管道。
WeFi 瞄準這一群體,其行動優先的介面設計與常見的金融科技應用相似。其理念是降低學習難度——用戶可以透過簡單的支付、儲蓄和轉帳工具管理代幣化的法幣和加密貨幣餘額。在後台,智能合約負責處理質押獎勵和可編程的金融功能,但前端則力求簡潔直觀。
在保持分散化的同時管理合規性
任何加密銀行實驗面臨的最棘手問題之一就是監管。 WeFi 一直奉行所謂的「分散式授權策略」。其集團公司持有加拿大貨幣服務業務許可證 (MOB),捷克共和國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 (VASP) 註冊,並正在其他司法管轄區進行申請。
這些帳戶本身是非託管的,這意味著用戶而非公司控制他們的資產。這種區別減少了公司在客戶識別方面的直接義務。但這並不能消除監管審查。全球監管機構正在越來越多地審查穩定幣的收益率和 DeFi相關服務,WeFi 承諾在這些領域存款回報率高達 18%。
奇觀與策略之間的平衡
在曼谷高峰會上, WeFi 榮獲金氏世界紀錄 YouTube 直播同時線上人數——上一次活動期間為 121,348 人。這項認可具有像徵意義。在一個經常被指責誇大數字的行業,擁有一個經過認證的指標至關重要。加上法拉利抽獎和名人代言,這場活動凸顯了知名度在加密金融合法性爭奪戰中的重要性。
但可見度並不等於普及度。現在的挑戰在於,自主託管、授權許可和消費者友好型包裝的融合能否在會議舞台之外繼續存在。該領域的類似承諾在面臨監管阻力或安全漏洞時也曾遭遇困境。
邁向「鏈上」銀行的十年
展望未來,薩哈羅夫和他的團隊描繪了未來十年加密貨幣將支撐大多數金融交易的藍圖。他們預見高收益穩定幣帳戶、鏈上貸款和可程式薪資系統將成為主流。 WeFi 是幾個嘗試「鏈上銀行帳戶」模式的項目之一——該模式結合了穩定幣、 DeFi 協定和卡片網路來建立可審計、可編程且可與法定係統互通的帳戶。
這些實驗能否經得起合規性、用戶保護和市場波動等實際需求的考驗,目前仍未可知。目前,WeFi 的知名度提升活動已成為最受認可的嘗試之一,旨在將區塊鏈銀行從小眾創意轉變為日常消費者熟悉的服務。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