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合差距:為什麼全球反洗錢標準在加密貨幣領域仍然存在不足


彌合差距:為什麼全球反洗錢標準在加密貨幣領域仍然存在不足

在加密貨幣發展的早期階段,監管幾乎是次要的。市場快速、匿名且無國界——這是一個數位前沿領域,交易所一夜之間湧現,監管幾乎不存在。正如許多人所描述的那樣,它是金融界的「蠻荒西部」。

但這項最初旨在探索去中心化自由的實驗,很快就引起了全球監管機構的注意。原因很簡單:有錢的地方──尤其是無法追蹤的資金──就有被濫用的機會。

從混亂到控制:邁向監管的第一步

到 2010 年代中期,當局開始收緊管控。

  • 2013: 法國率先發布了虛擬貨幣專業人士指南,並制定了交易所營運和稅收規則。
  • 2015: 歐盟通過了其 第四項反洗錢指令(4AMLD)正式將加密貨幣實體納入反洗錢範疇。
  • 2015: 在大西洋彼岸,紐約州推出了 BitLicense一個開創性的——也是備受爭議的——數位資產公司框架。

這些里程碑標誌著無規則時代的終結。到了2010年代末,合規已從監管上的一個選項演變為生存的必要條件。交易所開始建立專門的反洗錢/了解你的客戶(AML/KYC)部門,「數位化合規」也成為加密貨幣市場的熱門詞彙。

比特OK 該公司成立於2019年,自成立以來一直處於加密貨幣合規領域的前沿。本公司不斷推動新標準的實施,開發適用於不同司法管轄區的解決方案,並發展其獨特的分析和風險預警系統方法。 

憑藉六年的行業經驗,我們是少數幾家擁有深厚專業知識和卓越技術的全球反洗錢品牌之一,能夠提供 100% 的保護、詳細的分析和調查。

到2025年,加密貨幣領域的反洗錢監管將對市場參與者提出相應的監管要求和指導方針。然而,數位合規尚未完全建立,業務風險管理仍需高度重視。 KYT 檢查 以及對交易進行全面監控,以確保營運安全。 

破碎的景觀

時至今日,情況卻喜憂參半。許多司法管轄區現在對加密貨幣平台實施嚴格的反洗錢規定。然而,全球範圍內的統一標準仍然難以實現。

歐洲推廣MiCA和FATF的 旅行規則一些地區仍然落後。去中心化金融(DeFi無需中介機構即可運作的平台會帶來一些特殊問題。由於缺乏客戶身份驗證 (KYC) 程序或明確的法律責任機制,這些平台仍然是非法活動的溫床。

同時,諸如混幣器和混幣器等注重隱私的工具不斷加劇調查的複雜性。跨鏈交易使得資金能夠在幾秒鐘內跨越不同的區塊鏈和司法管轄區,令監管機構疲於應對。即使是合法用戶也陷入了個人隱私與監管透明度之間的兩難。 

為了追蹤和預測可能存在的風險交易,任何涉及支付的加密貨幣企業都應該建立交易監控和反洗錢檢查機制。 

2025年:充滿教訓與失落的一年

今年,業界一些最受矚目的反洗錢挑戰已經即時上演。

Bybit-1.5億美元駭客攻擊(2025年2月)


FBI將這起竊盜案與北韓的拉撒路集團聯繫起來——該集團在加密貨幣犯罪領域可謂臭名昭著。攻擊者迅速透過去中心化交易所、跨鏈交易和聚合器轉移了被盜資金。

彌合差距:為什麼全球反洗錢標準在加密貨幣領域仍然存在不足

這項調查是在以下方面的協助下進行的: BitOK 圖表 

這次違規事件揭露了監管方面的一個盲點: 旅行規則 適用於受監管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 (VASP),不適用於 DeFi 協定.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 (FATF) 2025 年的更新明確指出,這一差距是全球反洗錢鏈中的「關鍵薄弱環節」。

換句話說:直接從 CEX 到 DEX/橋接器繞過了發起人/受益人資料交換——暴露了受監管的 VASP 和不受監管/非託管服務之間的執法盲點。

Coinbase – 4億美元內部人員外洩事件(2025年5月)

Coinbase揭露了一起由內部人員主導的大規模攻擊事件,該事件涉及賄賂海外承包商。與典型的智能合約漏洞不同,這是一起傳統的社會工程攻擊。

這次攻擊是由Coinbase的海外支援承包商發起的,這些承包商受到了犯罪分子的賄賂。這項先例對所有業內人士敲響了警鐘:您的風險可能來自不受同等加密貨幣合規和資料保護標準約束的第三方供應商。

供應商和司法管轄區之間薄弱的 KYC/AML 資料共享,以及過時的加密貨幣合規框架,阻礙了跨境快速回應。 (Coinbase 曾公開表示,目前的反洗錢規則“已經失效”,需要現代化。)


Phemex – 價值 8,500 萬美元的熱錢包洩漏事件(2025 年 1 月)

彌合差距:為什麼全球反洗錢標準在加密貨幣領域仍然存在不足

這項調查是在以下方面的協助下進行的: BitOK 圖表 


當 Phemex 遭遇影響 16 個區塊鏈的多鏈入侵時,調查人員面臨一場噩夢:追蹤在去中心化橋和非 VASP 之間跳動的資金。

這一事件表明,FATF的執法力度存在多麼不一致之處。 推薦16 — 加密貨幣反洗錢的支柱 — 減緩跨國追回與執法。

跨鏈跳到非 VASP(DEX/橋接器)會降低旅行規則的可追溯性;其他司法管轄區的接收 VASP 可能不會一致地實施 Rec.16,從而減慢凍結和恢復速度。 

縮小差距

這些案例為業界帶來了明確的教訓。交易所和託管機構不能再將加密貨幣合規視為走過場,他們必須:

  • 追蹤跨鏈流動 並標記潛在的旅行規則規避模式。
  • 僅與合規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合作確保反洗錢資料標準的互通性。
  • 將供應商視為合規性的延伸使其遵守反洗錢/了解你的客戶 (AML/KYC) 和事件回應標準。

將「技術風險」和「合規風險」分開的時代已經結束。到2025年,二者將融為一體。加密貨幣監管仍然缺乏全球一致性。此外,科技發展速度遠超過法律框架,這意味著法律也將略微落後於新興科技機會。 

因此,現代加密貨幣合規方法並非僅僅是為了遵守所在司法管轄區的法律法規,而是為了保護企業本身的業務、資產和聲譽。在這種方法下,數位化合規工具的作用不僅在於遵守規則,更在於幫助企業預見風險並規避任何可疑活動。 



Source link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

Like (0)
Mpost的头像Mpost作者
Previous 12小时前
Next 9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SHA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