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樁結合虛擬貨幣店面與物流公司的跨境詐騙洗錢案,在雲林地方檢察署歷經一年半深入偵辦後終於破案。檢方在 2025 年 3 月 21 日正式提起公訴,起訴 17 名被告,揭露詐騙集團如何透過實體幣店與假物流網絡進行高達新台幣 31 億多元的洗錢行為,堪稱虛幣圈最驚人的實體詐騙劇本之一。
OTC 幣商、物流勾結成「黑色豪門企業」
店面設立後,配合境外詐騙機房,透過話術誘騙被害人上門,將現金兌換為 USDT,再迅速匯入虛假的投資平台。實體店員被誤導或被動參與成為「詐騙車手」,而物流公司人員則被包裝成運鈔手,每日將數百萬元現金運往各處帳戶或據點。
從母女到情侶檔,全家總動員參與犯罪鏈
詐騙集團核心人物包含 32 歲的劉姓主嫌、26歲的周姓幣商,以及負責虛擬物流與資金流轉的 56 歲游姓男子。周家更如「黑色豪門企業」,父母、兄弟、女友全數加入「洗幣大業」。
資金透過「控制下交付」的手法操作:即被害人面交交款的全過程均在詐團控制下。詐團成員利用不同名義的公司(如恆○公司、御○堂公司等)處理贓款,轉入境外帳戶如香港、泰國公司,並進行結匯。部分資金則轉為房地產或豪車,還有假遊戲點數交易等方式完成洗錢。
加盟鏈斷後另起爐灶,全台開設「泰達幣換匯所」
原本詐團加盟合法 USDT 店家「U○○○E」,但被總公司發現可疑後,全面加強實名認證制度,使其無法再透過該管道操作。主嫌遂另起爐灶,自創「T○○○er」與「F○○ding U」品牌,冠上地區名稱繼續開展洗錢生意,從台中擴展到高雄、北部多地。
這些新店面表面上販售加密貨幣,實際則是詐團洗錢的「第二據點」,甚至設有被害人控管表單與員工應對話術,將「虛幣門市」打造成詐騙金流的轉運站。
短短數月吸金 31 億,受害人含學生、病患、房貸族
根據檢方統計,光在 2024 年 1 月至 7 月間,報案的被害人已高達數百人,損失金額合計達新台幣 31 億 2859 萬元。被害者多數因虛擬貨幣知識不足,被話術誘導進行場外交易,兌換 USDT 後迅速被轉走,難以追討。
其中不乏大學生、罹病急需醫藥費者,甚至有人為了投資抵押房產借款,結果血本無歸。檢方形容此案對民眾造成的傷害不亞於毒品犯罪。
檢方重話:主嫌應判20年以上徒刑,從重量刑以儆效尤
針對本案的主嫌周○維、劉○谷與游○復,檢方請求法院判處 20 年以上重刑,並指出雖然加重詐欺罪的本刑未如運毒重,但本案涉及跨境詐騙、組織化洗錢、實體門市掩護犯罪等行為,破壞社會信任基礎。
由於詐團透過虛擬貨幣與實體結構交錯操作,增加破案與追償難度,檢方呼籲全民提高警覺,勿輕信來歷不明的虛幣交易,切勿交付現金進行場外操作。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