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看到 @ABCDELabs 宣布停止投资,还是非常惋惜的。去年2049期间在新加坡跟 @BMANLead 和 @DujunX 两位老板也都聊过关于一级转型链上做市/车头agency等逻辑,那时候也能感觉出来他们是真诚的想要支持长期注义,但同时也对于适应新市场环境有些焦虑… https://t.co/l9Kgslr5Ny pic.twitter.com/JVtySAxgfT
— 加密韋馱|Crypto V🇹🇭 April 19, 2025
退場背後的掙扎:ABCDE Capital 的投資轉型未果
加密 KOL 加密韋馱近日在長文中透露,他曾在 2024 年新加坡 2049 活動中與 ABCDE Capital 兩位共同創辦人深談。
當時,專注於長期主義的兩人表現出對市場環境變遷的焦慮,並嘗試尋找新的出路,如轉型為鏈上做市商或車頭 agency。然而,現實並未給他們留下太多空間,最終 ABCDE 仍選擇停止投資新專案。
不禁讓人思考,在變化萬千的加密市場中,堅守理念是否還有容身之地?長期主義的信仰,是否正在被賭客們一點一滴吞噬?
細看 VC 倒下潮:當前市場寒冬成 2018 年縮影
對此,HashKey Capital 的投資經理 @YeruiZhang 觀察到,自 2024 年下半年以來,大批加密 VC 因資金斷裂「相繼下班」,有的轉向二級市場求生,有的精簡團隊,更有人選擇全面退出。
這一波現象讓人聯想到 2018 年的熊市:「鏈上的敘事尚未興起,代幣只能在交易所裡被交易,市場充斥著『Crypto 無用論』,少數交易所 VC 咬牙苦撐」
如今 ABCDE 的退場,似乎再次印證了這殘酷輪迴。
真相揭露:流動性與波動性才是加密世界的核心
不過,究竟什麼是適合 Crypto 的長期主義?什麼才是有意義的 Build?加密韋馱對此將加密市場的歷年發展進行歸納,指出只有「能以低成本創造高流動性與高波動性」的專案,才能長存市場:
- 2017–2018:ICO 與交易所崛起,打造早期無許可市場
- 2019:永續合約讓大眾可透過槓桿參與市場
- 2020:DeFi 透過 AMM 與借貸實現去中心化流動性
- 2021–2022:NFT 與 Meme 成新寵,高波動交易模型突圍
- 2023:FriendTech 式 Bonding Curve 與銘文專案主打公平性
- 2024:Pump.fun 等發射平台推動全鏈統一流動性邏輯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試圖把 Web2 應用搬到 Web3 的玩法 幾乎無一倖免,都全軍覆沒。
他表明,上述的失敗專案大多都是複製傳統企業的「平台-應用」商業模式,這種模式需要規模與邊際成本遞減,卻不需要流動性;然而,流動性本身就是加密領域的核心指標,一旦拋棄了流動性,專案就等於退出 Web3 領域的競爭,但又不可能戰勝成熟的 Web2 巨頭:
在幣圈,流動性才是護城河;機制才是主資產,而非所謂的應用產品。
加密領域不是賭場,而是未來金融的試煉場
面對外界普遍對加密市場的「賭場」批評,加密韋馱表示不同意。他認為傳統 VC 誤把「投機」跟「賭博」劃上了等號,忽略了 Crypto 的本質是去監管化、高效率的金融平行替代體系。
他透過解釋金融存在的根本目的:「更高效率、更快速地持續撮合交易,讓買賣雙方完成價值交換。」表明金融並非產品,而是一套機制或系統。
其中,流動性與波動性不僅是市場驅動力,更是價值創造的核心。傳統金融中賣不掉的資產,在鏈上同樣無法流通。
Crypto 存在意義顯而易見:賦予資產創造權
而對於 Crypto 真正的價值,加密韋馱指出,隨著公鏈的出現徹底改寫金融,讓人人皆可低成本、無需許可地創造交易投資機制。這不只是對傳統金融效率的十倍提升,更是一場資產創造權的去中心化革命:
讓所有人都有權利創造資產,本身就是一種更強勢、更公平的邏輯。
即便困境重重,但他認為答案早已在市場中飄揚,只是多數人被「紅布」遮住了眼。那塊紅布,正是固有的 Web2 思維框架、以及短期投機的貪婪執念。
加密產業仍待一場「黑船事件」
ABCDE Capital 的退場可以是警訊也是契機。加密韋馱表明加密市場正被低估,還仍待一艘如同西方航向日本的「黑船」,打破固有秩序、把目前邊緣的加密資產與市場,拉入主流的定價共識機制中。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