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加密市场看上去挺热闹:比特币一飞冲天、懂王一家火力全开进军币圈,甚至还有人幻想国会立马就会拍板通过加密立法。表面一片红火,实则暗流涌动。
别光盯着比特币涨了多少,其实山寨币正在经历一场3000亿美元的市值蒸发。
山寨币:从“百花齐放”到“满地鸡毛”
曾经,加密老玩家都信仰“百链大战”,幻想一个多币共存、百花齐放的世界。但如今,BTC 的市值占比已经冲到 64%,创下近四年新高。而山寨币呢?基本跌成了数字荒原,很多项目活在链上,却早已没人问津,彻底沦为“幽灵币”。
就像 Zodia Markets 的创始人说的那样:“很多山寨币,只会永远积灰。”
MarketVector 指数显示,很多在特朗普胜选时曾大涨一波的币,如今回吐涨幅、今年还跌了超 50%。就连 ETH,尽管 ETF 热潮带来些许反弹,也仍旧距离历史高点差了一半。
这次不同以往:加密市场正“机构化”
不同于 2022 年 Terra 和 FTX 崩盘时的混乱,这一轮的“山寨大逃杀”发生在机构资金大量入场、监管框架逐步明确的背景下。
稳定币成了“唯一出圈的工具”。过去一年,稳定币市值暴涨了470亿美元,连亚马逊都开始研究发自家稳定币。这不是说散户该去买稳定币,而是说明主流资本已经换了打法——他们更偏向于可控、稳定、符合法规的资产。
山寨币还有救吗?
当然不是所有项目都死透了。像 Maker、Hyperliquid 这些与 DeFi 真正挂钩、有收入、有实际用途的项目,今年都表现不错。
Jeff Dorman 说得好:“有些代币是有真实收入、会回购的,这种项目才是真正跑出来的。”
而真正的转机可能还来自政策层面:
-
Solana 等项目支持的现货 ETF 正在推进
-
CLARITY 法案有望给山寨币带来类似 ETF 的监管正名效果
Offchain Labs 的高管就形容得很精准:如果 ETF 是比特币的合规通行证,那 CLARITY 就是山寨币的身份证。
真问题:实用性
风险投资人 Kanyi Maqubela 的比喻很形象——比特币像黄金,稀缺有价值;以太坊像铜,是基础设施。但大部分山寨币呢?既没有 BTC 的模拟价值,也没能真正跑通自己的应用逻辑,只靠一堆“未来愿景”忽悠人。
如果不能落地,最终还是会走向归零。
写在最后
这轮行情告诉我们:不是山寨没机会,而是“没用的山寨”没机会。
想要在下一轮牛市里活下来,别只盯涨跌榜。去看项目到底有没有实用场景,有没有真实现金流,有没有跑出规模。
别做赌徒,做“价值猎人”。
下一波爆发,不一定是今天榜单上的明星币,但一定不会是今天躺平的“空气币”。
【免责声明】本文为入驻区块周刊BlockWeeks的作者冰糖橙子君自行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BlockWeeks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用户应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据此投资,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