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激动地宣布,将参与Flying Tulip的2亿美元种子轮融资。Flying Tulip是由AC及其团队打造的新项目,旨在构建一个涵盖现货、永续合约、期权交易、借贷及结构化收益的全栈交易所,堪称从零起步的宏大构想。虽然项目涉及范围广泛,但本文我们将聚焦于其开创性的募资模式。
Flying Tulip为什么诞生?
与DeFi巨头进行正面交锋是十分艰巨的。它们资金更雄厚,拥有强劲的经常性收入和完善的团队架构,其运作规模远非精悍的小型初创团队所能比拟。这些巨头享有极其深厚的网络效应、深度整合的生态系统以及忠实的用户群体。此外还存在”政治”层面的博弈:对行业标准与合作伙伴关系的话语权,其重要性往往不亚于产品质量本身。
因此,即便是拥有真正创新技术的小型初创公司,要想成功走向市场也面临全然不同的挑战。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考验,更涉及资金与社会层面的难题。Flying Tulip通过重构加密领域的资本形成模式来应对这一挑战,它摒弃依赖短期逐利的流动性与代币机制,致力于建立能够持续支撑业务发展的募资模式,从而让产品矩阵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成长,走向成熟。
当前代币募资模式的局限性
迄今为止,加密货币最成功的应用模式当属众筹:通过发行代币募集资金,为项目启动提供支持。然而当初始阶段结束,许多代币便逐渐销声匿迹,由于项目方难以维持持续需求,其价值正无限趋近于零。
关于代币的用途,目前仍是一个活跃的实验领域,但在许多情况下,代币主要充当筹资工具,这种角色通常在项目启动阶段最具意义,即在其发展为自我维持的公司之前。
Flying Tulip正视这一现实,并尝试以此为基础构建相应模式。
Flying Tulip独创的筹资模式
其核心思路很简单:通过代币销售筹集大笔资金,将资金投入低风险的DeFi策略,并用产生的收益来维持运营,直至产品线实现自主盈利。
投资者可获得由永续看跌期权支持的Flying Tulip(FT)代币。只要持有该代币,投资者随时可按原始投资价值进行赎回,这个看跌期权永不失效。从理性角度分析,当代币价格低于买入价时投资者才会行权,此时其持有的代币将被销毁。
实际上,投资者为此承担了机会成本:如果他们将这笔资金直接投入某些DeFi策略,本可以获得约4%的收益率。他们由此获得的是FT代币的上行潜力,并通过结构化设计将下行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Flying Tulip”最终计划融资10亿美元。该代币没有锁定期,发行时全部代币将流向投资者。按照项目国库约4%的收益率计算,每年可产生约4000万美元收益,这些资金将用于运营支出和引导产品组合发展,直至手续费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回购与销毁:模式的核心
DeFi国债收益将用于支付运营成本及回购FT代币。未来,核心产品组合产生的费用将成为又一个回购需求来源。
需要强调的是,若投资者在二级市场出售其FT代币,其看跌期权将立即失效。这部分原始资本将转入基金会,用于回购并销毁代币。这意味着抛售行为不仅会使投资者失去保护,还将直接强化代币的通缩机制。
综上所述,这些设计使得FT代币的需求端不断有新的买盘,而供应端则持续减少,这种通缩的正向循环会不断自我强化。
代币经济的影响
由于全部FT供应量在上市时均由投资者持有,早期市场价格可能出现剧烈波动。流通量有限加上回购举措持续不断,为强劲反身性奠定了基础。
与传统代币发行中供应量在团队和投资者之间分配的模式不同,”Flying Tulip”项目初始将100%代币分配给投资者,随后供应量会逐步向基金会倾斜,最终走向通缩销毁。从理论上讲,这种代币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可能会彻底退出流通领域。
我们的思考
“Flying Tulip”并非稳赚不赔的买卖,却是一次独具匠心的尝试。这种模式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团队能否有效进行资金管理、维持稳定收益并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其代价体现在资本效率低下,投资者放弃了本可直投获得的收益,唯有项目成功方能弥补这部分机会成本。
巨额融资想要成功,以下要素至关重要:
- 筹集大量资金的能力,通常依托于一位或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凭借其信誉、影响力与信任度来吸引资本。
- 一个足够成熟的产品系列,确实值得进行大规模筹资扩张。
在我们看来,Flying Tulip罕见地结合了这两个因素。
AC是加密领域最敏锐的构建者之一,影响力与争议并存。他屡次开创加密原语的成绩有目共睹,而”Flying Tulip”项目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以前所未有的机制彻底重构代币募资模式,同时推出一套直指行业巨头的产品矩阵。
我们支持Flying Tulip团队,是因为它代表着对代币募资模式的重新构思,这种模式正是加密运动的核心机制。若其可行,将能加速野心勃勃项目的启动阶段,提升生态竞争力,最终让终端用户受益。
这虽是一次充满悬而未决问题的实验,但恰恰是这类探索推动着加密行业向前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