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究:跨链发币方法大对比,谁更胜一筹?

作者:Arjun Chand

编译:深潮TechFlow

深度研究:跨链发币方法大对比,谁更胜一筹?

注意:如果您已经熟悉互操作性协议引入的代币框架如何运作的内容,可以直接跳到比较分析部分。

引言

发行代币过去很简单:您只需在以太坊上部署它,因为那是所有活动的核心——用户、交易者、资本和流动性。如今情况复杂得多。流动性分布在比特币、以太坊、L2、Solana 和其他链上。那么,您可以在哪里发行代币呢?没有简单的答案。

但如果您不必仅选择一条链呢?想象一下一个能够在任何地方使用的代币,能够在整个加密经济中顺畅流动。

多亏了互操作性协议(也称为桥接),现在可以在多个链上发行统一市场的代币。这创造了无国界的流动性,简化了代币发行者的操作流程:更多的流动性、更大的接受度和更强的网络效应——而不必担心碎片化带来的问题。基本上,这就像拥有一个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的全球银行账户,整合到所有 DeFi 生态系统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不同互操作性协议提供的领先代币框架。我们的目标是评估它们的独特特性、优势和折衷,以帮助团队选择最佳解决方案以发行原生多链代币。 我们将研究以下框架:

  • Axelar 的跨链代币服务 (Interchain Token Service, ITS)

  • Wormhole 的原生代币转移 (Native Token Transfers, NTT)

  • LayerZero 的全链可替代代币 (Omnichain Fungible Token, OFT)

  • Hyperlane 的 Warp 代币

  • xERC20 (EIP 7281: 主权桥接代币)

让我们开始吧。

代币框架的运作方式

代币框架主要有两种方式,具体取决于您是将现有代币变为多链代币,还是从一开始就推出原生多链代币。

销毁与铸造:用于原生多链代币

当一个代币从第一个日子起就在多个链上原生发行时,它的供应分布在这些链上。当代币在不同链之间转移时,它们会在源链上被销毁,并在目标链上被铸造,从而确保总供应始终不变。

深度研究:跨链发币方法大对比,谁更胜一筹?

把它想象成一个账务系统(正如许多互操作性团队所解释的)。这里有一个例子:考虑代币 X,总供应量为 1000 个代币,根据需求在五条链中分配:

  • 链 A: 400 个代币

  • 链 B: 200 个代币

  • 链 C: 200 个代币

  • 链 D: 100 个代币

  • 链 E: 100 个代币

如果用户将 50 个代币从链 E 转入链 A,这些代币会在链 E 上销毁,并在链 A 上铸造。更新后的分配为:

  • 链 A: 450 个代币

  • 链 B: 200 个代币

  • 链 C: 200 个代币

  • 链 D: 100 个代币

  • 链 E: 50 个代币

这个过程确保总供应量维持在 1000 个代币,便于实现无滑点的无缝转移。

深度研究:跨链发币方法大对比,谁更胜一筹?

锁定与铸造:用于现有代币

对于最初仅在单一链上部署的现有代币,过程有所不同。整个供应量集中在一条链上,当转移至另一条链时,一部分供应量会锁定在源链上的智能合约中,同时在目标链上铸造相同数量的代币。

深度研究:跨链发币方法大对比,谁更胜一筹?

这种方法类似于包装代币的操作方式。在链 A 上锁定的代币可以铸造为包装代币在链 B 上。然而,现在这些代币也可以使用销毁-铸造方法从链 B 转移至链 C,无需在多个链上锁定。原始供应量仍然保留在链 A,确保链之间的转移仅需验证销毁的代币与铸造的代币是否匹配。

为什么代币体系很重要

以下是可在统一的跨链市场中交易的代币对团队的好处:

  • 流动性 – 统一市场吸引更多交易者,增加流动性。

  • 品牌认知 – 代币在各种 DeFi 生态系统中可用,增加需求和品牌认知度。

  • 简单性 – 代币管理变得更加简单,减少复杂性。

  • 冗余 – 如果一条链发生故障,代币仍可在其他链上操作,提供安全网。

  • 市场扩展 – 代币可以更快地在多个链上部署,促进采纳。此外,互联生态系统意味着在 DeFi 领域有更多实验的空间。

  • 网络效应 – 与其他项目的合作增加了采纳率和价值。

看看 Circle 的跨链转移协议 (CCTP)。通过推出 CCTP,Circle 使 USDC 能够在所支持的链上无缝交易,解决了主要问题:

  • 无碎片流动性 – 之前,每条链上都有不同版本的 USDC,导致低效率。现在,USDC 在所有链上都是相同的。

  • 市场扩展 – 在多个链上部署 USDC 使其能够接入更多用户和市场。

  • 资本效率 – 用户可以在无需流动性池或包装的情况下桥接大量 USDC。

  • 最低费用 – 转账费用主要是燃气费用。

  • 无滑点 – 转账是直接的,消除了滑点风险。

深度研究:跨链发币方法大对比,谁更胜一筹?

Circle 为 USDC 提供的独特功能集得益于他们定制构建的桥接协议 CCTP,这是大多数项目所没有的奢侈。这就是由互操作性协议维护的代币框架发挥作用的关键。这些框架提供了类似于 CCTP 为 USDC 提供的功能,但适用于任何代币。通过这些框架发行代币,项目可以在多个支持的链上建立统一市场,实现简单转移,使用销毁/锁定和铸造机制。

比较代币框架

现在我们了解了代币框架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势,让我们比较市场上供团队发行代币的各种解决方案。

安全性

代币框架的安全性

深度研究:跨链发币方法大对比,谁更胜一筹?

深度研究:跨链发币方法大对比,谁更胜一筹?

以下是对表中涵盖的关键安全方面的解释:

1. 验证机制

验证机制是跨链转移验证的核心。它指的是消息如何被验证,以及每个框架在验证机制方面提供的设置类型——无论是单一选项、具有多个选项的模块化系统,还是与任何桥接兼容的灵活设计——这使得代币发行者能够根据其安全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尽管自定义验证机制提供了许多好处,但默认配置仍然是最广泛使用的。因此,关注默认验证方案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建议团队在默认方案的基础上使用额外的验证机制,以增强其安全设置。

在活跃性方面,依赖多个验证方案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提高了容错能力:如果某个提供者出现停机,其他提供者可以确保持续运营,从而增强系统的可靠性。然而,这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每增加一个方案就引入了一个潜在的故障点,增加了运营中断的风险。

2. 验证机制的灵活性

强调每个框架在定制验证机制方面的灵活性——特别是,令牌发行者是否能够从多种选项中进行选择,还是只能使用默认设置。

3. 突出的预构建验证方案

预构建方案是令牌发行者可以直接使用的验证机制,用于消息验证,从而简化了部署过程。一个提供更多可靠预构建选项的框架通常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虽然一些框架提供的验证方案比其他框架更多,但根据它们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安全性可以从单一验证者到全面的验证者集合不等。

例如,OFTs 提供的 DVN(动态验证网络)选项包括单一验证者和像 CCIP 或 Axelar 这样的更强大选择,它们使用完整的验证者集合。类似地,Warp Token 提供的 ISM(智能合约管理)包括由 Hyperlane 社区运行的多重签名 ISM,同时还提供聚合 ISM 这样的选项,允许团队结合来自多个 ISM 的安全性。

此外,许多验证方案可能尚未被广泛使用或经过充分的实际测试。因此,团队应仔细评估可用验证方案的质量,并选择与其所需安全级别相匹配的方案。我们强烈建议利用现有选项来构建一个安全且可靠的令牌验证系统。在未来的研究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各个令牌框架提供的不同验证方案的安全特性。

4. 默认验证方案

指框架是否提供默认的验证机制。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大多数团队通常会选择默认选项以便于使用。如果令牌发行者决定使用默认选项,那么评估其安全性并考虑利用可定制功能来增强安全性就显得尤为关键

5. 应用参与验证

强调团队是否可以参与验证过程,这样可以增加额外的安全保障,或者让他们掌控自己的安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让团队能够通过结合自己的验证系统与现有机制来提升安全性。这样,如果其他验证方法出现问题,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防护措施来避免潜在的风险。

例如,像 Stargate、Tapioca、BitGo、Cluster 和 Abracadabra 这样的团队在 LayerZero 上运行自己的 DVN,展示了其他团队如何利用可用的自定义功能。尽管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但更多团队应当充分利用这一额外的安全层。当有效实施时,这一功能在关键故障发生时能够有效防止重大问题的出现。

6. 抵制审查

定义消息是否以及如何可能被审查,这可能导致应用程序失效并影响团队的正常运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应用程序受到审查,它们仍然可以在同一框架内切换到不同的验证机制或中继器。然而,这需要额外的努力,对于短期问题而言,可能并不是一个实际的解决方案。

7. 开源性

开源代码库使开发者能够审计框架的安全特性和整体设置,从而确保对执行代码的透明性。这种透明度对于确保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费用比较

此表比较了几个令牌框架的收费结构,重点关注每个框架如何处理协议操作、消息传递以及其他额外费用。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框架都允许在应用层添加自定义的应用费用。此外,在所有框架中,验证和转移过程都涉及费用,包括支付给中继器、收发器或类似实体的费用。

目前,大多数费用与消息验证和中继相关。如前所述,所有令牌框架都提供多种机制来验证消息。虽然每增加一个验证方案都会增强系统的安全性,但同时也会提高用户的费用和成本。

费用与令牌框架相关

深度研究:跨链发币方法大对比,谁更胜一筹?

深度研究:跨链发币方法大对比,谁更胜一筹?

  1. 协议层费用

这指的是每个框架在执行转移或其他操作时收取的费用。

由于存在一个由 DAO 管理的费用开关,令牌发行者可能需要向令牌框架背后的互操作性协议支付额外费用(例如,OFTs 的 LayerZero 或 Warp Token 的 Hyperlane)。这引入了与 DAO 治理的依赖关系,因为对费用开关的任何更改都会直接影响通过这些框架发行的令牌,使其受到 DAO 决策的影响。

智能合约

本表展示了各个框架智能合约的关键属性,强调它们在灵活性、安全性和可定制性方面的差异,特别关注部署历史、安全审计、提供的奖励以及显著的定制化选项,以实现更细致的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框架均允许应用设置速率限制和黑名单,这些关键安全功能在有效使用时可以帮助防止重大财务损失。此外,每个框架根据应用的具体需求,提供将智能合约部署为不可变或可升级的灵活性。

智能合约的代币框架

深度研究:跨链发币方法大对比,谁更胜一筹?

深度研究:跨链发币方法大对比,谁更胜一筹?

  1. 部署时间

此字段显示每个框架智能合约的部署时间,反映了框架的运营时长。

  1. 审计

审计次数是衡量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审计确保框架智能合约的完整性,识别可能影响系统的漏洞和问题。

  1. 奖金

奖金是框架提供的财务激励,旨在鼓励外部安全研究人员发现并报告漏洞。

  1. 显著特征以实现细粒度控制

智能合约框架允许应用根据特定需求实施多种可定制的安全功能。此字段突出了一些框架提供的关键安全特性,以确保系统安全

采用与推广

每个框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并且根据技术重点、集成方式和安全保障,开发者、协议和平台的参与程度有所不同。

深度研究:跨链发币方法大对比,谁更胜一筹?

深度研究:跨链发币方法大对比,谁更胜一筹?

  1. 核心贡献者

本节强调了各个团队在构建和维护每个框架方面的积极参与。除了原始开发团队之外,参与者的多样性是多个因素的积极指标:(1)对该框架的更广泛需求,以及(2)该框架的可访问性和易用性,无论是通过无权限的方式还是一般协作。

  1. 采用情况

采用情况反映了每个框架的使用水平和吸引力,具体通过部署的代币数量和总锁仓价值来衡量。它提供了对开发者和协议对该框架的广泛接受程度以及在保障资产安全方面的可靠性的洞察。

  1. 知名团队

本节强调了采用每个框架的顶尖团队和协议,反映了它们在行业中的信任度和整体吸引力。

  1. 虚拟机覆盖

虚拟机覆盖指的是每个框架所支持的虚拟机范围。支持更多的虚拟机提供了在不同区块链环境中更大的灵活性和兼容性。这为应用程序和代币发行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他们能够接触到多样化的社区

  1. 部署链数

此字段反映了每个框架部署的链的数量,即每个应用程序或代币发行者如果决定使用特定框架,可以支持的链的数量。这与应用程序可以接入的市场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系统的数量直接相关。更高的链部署意味着更广泛的流动性访问。

此外,虽然在不同链上无需权限地扩展框架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如果开发者需要自己构建和维护关键基础设施,这也可能带来挑战。对于一些团队,比如那些希望为新链建立桥接支持的团队,这项工作可能是值得的。但对于那些仅仅希望将其代币的覆盖范围扩展到另一条链的代币发行者来说,这可能会显得过于复杂且资源密集。

  1. 独特差异化

每个框架都带来了独特的差异化特点,通常以特殊功能、工具或集成的形式展现,使其与其他框架区分开来。这些差异化特点通常吸引寻求特定功能、易用性或希望为其代币获得更多分发的开发者和协议。

开发者体验

免责声明:本节反映了 @SlavaOnChain(LI.FI 的开发关系负责人)以及与熟悉各种框架的开发者的讨论所获得的见解。开发者的体验可能会根据其背景和使用案例而有所不同。

代币框架的开发者体验

深度研究:跨链发币方法大对比,谁更胜一筹?

深度研究:跨链发币方法大对比,谁更胜一筹?

  1. 集成的简易性

指的是在没有团队支持的情况下,首次使用该框架部署代币的过程有多简单。

  1. 文档

评估框架的指南、示例和参考资料在帮助开发者理解和使用该平台方面的有效性。

  1. 开发者工具

考虑包括库、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和实用工具在内的一整套工具,这些工具使得使用该框架构建、测试和部署代币变得更加容易

关键要点

A. 互操作性的趋势

  1. 可定制性和验证机制 – 所有框架都提供可定制的验证机制,这标志着互操作协议中的新趋势。在 Lido DAO 的治理论坛上关于 wstETH 的讨论是一个关键时刻,突显了对这一特性的需求。

  2. 安全实践 – 限速、白名单/黑名单等功能,以及使代币发行者能够通过自定义政策和角色参与消息验证和安全设置,已成为各框架的标准实践,表明互操作领域的安全性正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3. 超越默认设置的采用挑战 – 虽然自定义验证机制是有益的,但超越默认设置的采用率仍然较低,这需要对安全选项进行更好的教育。确保默认验证方案具有高度安全性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是最常用的。

  4. 验证机制 – Axelar 的验证者集合和 Wormhole 的守护网络是广泛采用的验证机制,已在各框架中提供。

B. 领先的代币框架

  1. LayerZero 的 OFT – 在代币部署数量和保障价值方面领先,得益于其早期进入市场的优势、对大多数链的广泛支持以及全面的开发者资源。

  2. Hyperlane 的 Warp Token – 团队非常专注于使框架和开发者工具对无许可操作更加友好。这通过多个由外部团队构建和维护的虚拟机实现得以体现,展示了在无许可方式下使用该框架的便利性。

  3. Wormhole 的 NTT – 迅速获得了广泛采用,在各链上部署了高价值的代币,并在其设计中提供了多个独特的特性,例如没有协议级费用开关。对于希望将代币扩展到 Solana 或将 Solana 代币引入 EVM 生态系统的团队来说,这是一个受欢迎的选择。

  4. Axelar 的 ITS – Axelar 的总锁仓价值(TVL)超过 4 亿美元,位列前 25 名的权益证明(PoS)链。ITS 框架是其关键增长驱动力,既推动了 TVL 的增长,也促进了通过 Axelar 网络发送的消息量。

  5. xERC20 框架 – 唯一一个完全不依赖于桥接的框架,与其他更像产品的框架不同。许多没有自己框架的互操作协议鼓励团队使用 xERC20 来发行代币,一些协议还提供了用于集成的预构建模板。

  6. 费用结构的差异 – xERC20 和 NTT 是两个没有协议层面费用开关的框架。

总结

代币框架正在兴起,它们可能会改变多链世界中价值流动的各个方面。目前,跨链转移资产通常需要流动性池或求解器 (solvers),但代币框架消除了对流动性池或求解器的需求。相反,资产可以通过互操作协议直接在目标链上铸造。

事实上,代币框架可能是包装资产的终结信号。流动性不再需要在各链之间分散。你可以在任何链上铸造同质化资产,它们可以在链之间交易,仅需支付燃气费。我们已经看到这一趋势的迹象。Circle 推出了 CCTP,以绕过 USDC 的包裹代币相关问题,许多大型团队和高价值代币现在也在采用代币框架。这表明相关进展正在加速。

然而,对于第三方连锁反应风险存在合理的担忧——如果互操作协议失败,可能会影响所有基于这些协议构建的项目。尽管存在这些风险,代币框架的采用仍在持续增长。

另一种观点是:在一个链抽象化的未来,代币框架将不再重要,因为求解器 (solvers) 将在幕后为用户交换原生代币。虽然这有一定道理——用户将不需要考虑代币——但这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那么,求解器本身呢?对于求解器来说,代币框架可能非常有用。它们解决了资产库存和再平衡的难题,因为它们不需要流动性在链间转移。这就是为什么像 CCTP 这样的框架在移动 USDC 时受到求解器的青睐——它便宜、高效,非常适合跨链再平衡。

这一切将如何发展尚不确定。也许我们只需要在少数边缘链条上使用代币框架,或者它们可能会成为加密货币领域中部署代币的标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是,互操作框架的采用正在增长,竞争也在不断加剧。这种增长的问题是什么?碎片化。竞争框架将会分散资产和流动性,我们不会看到一种适用于所有情况的解决方案。这在激励机制下是不可行的。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

(0)
BlockWeeks的头像BlockWeeks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4 年 9 月 30 日 11:42
下一篇 2024 年 9 月 30 日 12: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