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刘红林,曼昆律师事务所
自从 2021 年 NFT 数字藏品概念开始大火,全球范围内的玩家和投资者涌入这一领域,它迅速成为了继虚拟货币之后的又一热点。然而,随着热潮退去,特别是在中国市场,NFT 数字藏品的定位开始变得微妙。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块链领域的法律从业者,红林律师一直在思考和关注 NFT 数字藏品可行的商业化路径,最近又刚好和几位 NFT 数字藏品的创业者交流,愈发觉得:在中国的环境下,NFT 的「消费属性」和「金融属性」之间的关系,是 NFT 能否长期生存的关键。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NFT 数字藏品已经不再只是数字艺术品的代名词,它在金融化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例如,许多海外平台不仅将 NFT 数字藏品视作独特的数字资产,更将其纳入金融投资的范畴:炒作、投机,甚至是基于 NFT 数字藏品的金融衍生品,这些玩法层出不穷。然而,这样的玩法能否在中国实现?
显然不太可能。中国对于虚拟货币的监管态度一向严格,尤其是在 2021 年对虚拟货币相关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大。与此同时,国家也在不断加强对类似 Token 的金融化风险的防控。因此,海外 NFT 的那些「金融化玩法」到了中国必然要被「阉割」。我认为 NFT 数字藏品要在中国长久生存,必须要走一条「消费属性大于金融属性」的道路。NFT 数字藏品的魅力之一在于它能与各类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数字艺术、体育娱乐、名人周边等领域都可以通过 NFT 数字藏品为粉丝和用户带来更深层次的互动体验。例如,像 NBA Top Shot 这样的 NFT 数字藏品,通过出售 NBA 精彩时刻的数字收藏卡,吸引了大量篮球迷的关注。这种模式在中国也有类似的场景,比如艺术家发行限量版的数字艺术品、虚拟偶像的专属 NFT 数字藏品周边等等。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NFT 数字藏品如果能够与本土文化结合,抓住文化消费的热潮,完全有可能在未来开辟出更大的市场。例如,京剧 NFT、传统手工艺品的数字版,甚至是国内电视剧、综艺节目的数字道具都可能成为未来消费型 NFT 数字藏品的热门领域。这种与文化的结合不仅能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也能够提升 NFT 数字藏品的稀缺价值,从而推动 NFT 数字藏品的合法生存。
除了文化产业,NFT 数字藏品还可以与教育、公益和社会责任等领域结合,形成新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正在尝试通过发行 NFT 数字藏品筹集资金,利用其独特性和稀缺性吸引捐赠者。例如,一些环境保护组织通过发行限量版的数字艺术作品,将销售收入用于环保项目。对于捐赠者来说,这不仅是一种支持公益的方式,还能获得独特的 NFT 数字藏品作为纪念。NFT 数字藏品与教育领域的结合同样具有潜力。例如,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可以通过发行 NFT 数字藏品为用户提供独家学习资料、限量版课程内容或特定课程的认证。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数字教育消费模式。
消费属性如何定义?
说到消费属性,不少人可能首先会想到实体商品的消费行为,例如买衣服、买电子产品,或者购买限量版的球鞋。其实在 NFT 领域,这种消费属性同样存在。例如,很多平台发行的限量版数字艺术品,或者数字收藏卡,这些 NFT 数字藏品的本质和买一双限量版球鞋并没有本质区别。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品牌发行了一系列限量版的 NFT 球鞋,拥有该 NFT 的用户不仅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展示,还可以凭此 NFT 数字藏品享受品牌线下实体店的特别优惠。对于很多用户来说,这是一种消费行为,他们购买 NFT 并不是为了将其转售获利,而是希望享受这些附加权益。这种模式在中国是有可能推广的,因为它更符合消费品的定义。
NFT 数字藏品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让它在数字领域中拥有了类似实体收藏品的稀缺属性。正如限量版球鞋在年轻群体中掀起热潮一样,数字收藏品在网络世界里也同样受到追捧。特别是在中国的游戏产业、二次元文化领域,NFT 数字藏品的消费性表现得更加明显。
金融属性并非完全消失
当然,消费属性大于金融属性并不意味着 NFT 数字藏品完全没有投资价值。其实,NFT 数字藏品就像是限量版球鞋一样,虽然它是消费品,但因为稀缺性,它在特定用户群体中会产生一定的溢价。
真爱粉们愿意为自己心仪的产品付出更多,但同时也有部分炒作玩家会通过购买、持有、再转售的方式获取收益。这种现象在全球的球鞋、艺术品市场上司空见惯,同样也会发生在 NFT 数字藏品市场。几十年前的集邮老粉丝热衷于集邮,某些珍贵的邮票因为稀缺性而在市场上具有高价,这和今天的 NFT 数字藏品爱好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个时候 NFT 数字藏品看似是消费品,但也因为其独特性和稀缺性,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投资价值」。
但是,NFT 数字藏品在中国的金融化必须谨慎把控。中国对于虚拟货币和相关资产的金融化有着严格的监管,因此 NFT 数字藏品在这里无法像海外市场那样进行大规模的炒作和投机。为了规避这一点,一些平台开始通过限制 NFT 的价格波动幅度,来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例如,某些平台通过设置涨幅上限,避免市场投机行为导致价格的过度波动。这种方式既保留了 NFT 数字藏品的投资属性,又限制了金融风险的积累。
NFT 与圈子文化
尽管中国对 NFT 金融属性的监管严格,但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NFT 数字藏品与消费品结合,通过限量发行、独家权益等方式,正在为更多的用户提供可持续的市场空间。中国庞大的年轻网络用户基础和文化消费习惯,也为 NFT 项目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可能。NFT 作为数字收藏品,往往通过圈子文化实现其价值的放大。
发烧友圈子是 NFT 数字藏品能够合法生存的一个路径,这些圈子中的用户往往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对某一领域有着深厚的情感共鸣。例如,艺术品、音乐专辑或者虚拟偶像的粉丝,可能通过 NFT 数字藏品获得与他们喜爱事物更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投资回报,更是情感和文化层面的共鸣。发烧友圈子可以看作是一种细分市场,通过精准的目标受众,NFT 数字藏品能够在这些领域中获得较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例如,限量版 NFT 音乐专辑,用户购买后能够获得与艺术家的互动机会、专属演唱会门票等。这类项目不仅符合 NFT 消费属性,还通过用户圈子文化,创造了额外的价值和体验。
同时,这种模式使得 NFT 数字藏品在流通时,具备了更多的合理性。一个收藏者如果想要转手 NFT 数字藏品,他可以通过稀缺性和用户圈子中的需求,获得一个合理的溢价。这就为 NFT 数字藏品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NFT 数字藏品的价格因此不会因为过度炒作而失控,而是围绕真实的用户需求和消费属性而波动。
尽管 NFT 数字藏品市场前景广阔,但要实现长久发展,还需要更多的用户教育和市场成熟度提升。当前,许多用户对 NFT 数字藏品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炒作」和「投机」层面,忽略了其真正的消费属性和应用价值。平台和行业需要通过更多的教育活动,让用户了解 NFT 数字藏品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工具,它可以成为数字世界中连接创作者和消费者的桥梁。
通过提高用户对 NFT 数字藏品的认识,减少市场上的炒作行为,可以为 NFT 数字藏品市场创造更加健康的生态系统。用户不仅能够通过 NFT 数字藏品获得独特的数字收藏品,还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交易和投资,而不是盲目跟风和投机。
当前,很多平台已经在尝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 NFT 数字藏品的合法化和规范化,特别是一些头部平台正在积极拥抱国家的监管要求,确保 NFT 数字藏品的合法合规。NFT 数字藏品在中国的发展,注定不会像海外市场那样充满金融化和投机的色彩。中国的市场和政策决定了,NFT 数字藏品在这里的未来更倾向于消费和收藏。虽然 NFT 数字藏品的稀缺性带来了一定的金融属性,但这只是一种附加值,而非核心。
曼昆律师总结
NFT 数字藏品到底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从中国的环境来看,消费属性大于金融属性将是 NFT 数字藏品长期生存的关键。我们不能否认 NFT 数字藏品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但这种价值在中国市场上必须被控制和限制。就像限量版球鞋或珍贵的邮票一样,NFT 数字藏品既可以是发烧友圈子的收藏品,也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带来一定的溢价收益。
NFT 数字藏品的未来在于如何在合法的框架内,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消费体验,同时为市场带来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在这个过程中,NFT 数字藏品将成为连接数字资产和实体消费的桥梁,为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提供新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