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520 億鎂晶片法案大解惑:砍掉重練還是重新包裝,川普半導體政策大轉彎

 

美國 520 億鎂晶片法案大解惑:砍掉重練還是重新包裝,川普半導體政策大轉彎

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 是拜登政府於 2022 年通過的產業政策,目標是提撥 520 億美元以重振美國半導體產業,並減少對亞洲供應鏈的依賴。

何謂晶片法案,拜登的 520 億重振產業大計劃

晶片法案是美國近年最具規模的產業政策之一,重點包含:

  • 390 億美元:提供企業補助,鼓勵在美設廠生產晶片

  • 110 億美元:支持研發、創新

  • 750 億美元額度:供企業申請貸款或貸款保證,但實際動用不多

  • 25% 投資稅額抵免:對企業來說,比補助更划算

這項政策催生近 4,500 億美元的私人注資,相當於:

  • 政府每花 1 美元
  • 就帶來近 10 美元的資金湧入

主要受益者包括 Intel、台積電、三星、Micron 等四家大型晶片廠。

川普為何不爽,直接嗆聲「這法案超爛」

川普從選舉期間就批評該法案「浪費納稅人的錢」,更在國會公開喊話要廢除這項法案。

其中他表示要用「關稅」逼企業回美國設廠,並暗示將來可能會對半導體課徵新進口關稅。不過,他說的和做的有前後矛盾。

表面喊廢卻實際接手,川普接管晶片補助

川普批評過後,隨即在 3 月簽署行政命令,成立美國投資加速辦公室 ,由新任商務部長 Lutnick 領軍,接手處理晶片法案的執行與協商。

目標不只是審查過去簽訂的合約,還打算加強行政主導權,甚至可能拖延撥款、重新協商補助條件。

晶片法案發錢模式,進度慢但架構完整

雖然法案核定 390 億補助款,但拜登政府實際發出的金額只有約 43 億美元,因為補助是分階段、達標才撥款。其中大多數金額已簽約給 20 家企業,且金額無法被川普政府挪用,只能改變執行細節。

此外,法案的重頭戲其實是 25% 稅額抵免,沒有金額上限。企業蓋廠後可減免相當於 25% 的建設成本。根據統計,這將讓美國政府減少超過 850 億美元稅收,遠高於國會預期。

台積電與 Intel 成補助最大贏家

目前補助款約 75% 都集中在四大先進製程廠商

  • Intel:總補助約 79 億美元,外加軍用晶片額外 30 億

  • 台積電(TSMC)

  • 三星電子

  • Micron(美光)

而有一筆 5 億美元保留給供應鏈中小企業,目前尚未撥款。亞利桑那、俄亥俄、紐約與德州成最多設廠的州。

川普疲勞戰術,不給補助、用關稅逼業者注資

雖說目前還不能動用補助款,川普仍用「關稅威脅」作為籌碼來逼迫業者投資。例如:

  • 台積電宣布額外加碼 1000 億美元 ,美國政府卻沒增加補助。

  • 川普稱這是「關稅政策的勝利」,但台積電則說是因為美國市場需求強勁。

看似川普要將風向導為補助照發,但會拖一下時間、談一下條件,讓業者稍微乖一點。

是否真的砍掉晶片法案,機會不高

目前晶片法案已獲得兩黨共識,由於作為共和黨的川普勝選,許多拿到補助的晶片廠也都蓋在共和黨選區,因此要「整個廢掉」不太可能:

  • 眾議院:雖由共和黨掌控,但席次微弱,黨內分歧嚴重

  • 參議院:民主黨主導,可用冗長辯論權 阻擋任何刪法案行動。

若要更動,可能會鎖定拜登時代加入的親工會條款或環保要求,而不是法案主體。

後續可能怎麼走,川普風格是「去拜登化」

現階段來看,川普會將這個政策變成「自己的政績」:

  • 審查拜登政府談好的合約,要求企業讓步

  • 透過行政主導重談補助條件

  • 用關稅與稅務優惠當作另類籌碼

  • 可能強化 25% 稅額抵免,但時限、適用對象仍未定

不是不玩晶片法案,而是換人主導

美國正在從「買家」轉為「製造重振」的關鍵角色,而川普也不否認這個方向,但他要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做」。

也就是夾帶著強大的經濟籌碼 ,在用更強硬的談判、政治掌控,來讓海外業者乖乖回來投資。但物極必反,全球各國是否會對美國展開近一輪報復措施,執得密切關注。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

(0)
区块链小猫的头像区块链小猫普通用户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