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 AI 重要?如何全面重塑經濟與工作型態?
AI 市場大於雲端:一場跨越軟體與勞動的產業巨變
Packer Radio 首先致敬了紅杉資本創辦人 Don Valentine 曾提出的經典框架,以「AI 是什麼?它帶來了什麼影響?我們該如何應對?」等問題開場。
他預測,AI 轉型的起點市場規模將比雲端轉型的軟體時代大上十倍,未來 10 至 20 年的市場發展將是「絕對的龐大」,並將同時衝擊「服務」及「軟體」兩個利潤市場:
從工具進化為「副駕駛 」甚至「自動駕駛 」,AI 將不僅重塑服務,也將顛覆整個軟體產業與勞動市場。
並補充,「從販售工具轉向販售成果,這兩個總目標市場 都已開放競爭。」
AI 造起的下一波巨浪:全球都已在船上
Packer 提醒世人,自 ChatGPT 問世的瞬間開始,AI 就已全面進入實用階段。一個劃時代的技術需要運算能力、網路覆蓋、數據規模與使用者基礎,而這些早已準備就緒:

鑑於這場革命的必要元素已經建構完成,當起跑槍響時,AI 的採用幾乎沒有障礙,這將成為史上最快速且最廣泛的技術普及案例。
新創企業如何跑贏 AI 競賽:應用層成價值高地
Packer 的圖表指出,歷史上最成功的科技公司幾乎都來自應用層 ,AI 時代也將如此,真正的價值將累積在懂得從「客戶視角」出發的新創企業手中:

聚焦於特定產業或具體功能以解決問題的垂直化策略,並透過人機協作建立競爭壁壘,是目前最具潛力的競賽賽道。
他舉例:「第一批 AI 的『殺手級應用』已經出現,包括 ChatGPT、Harvey、Glean、Sierra、Cursor 和 A Bridge 等。」
Sonya 則特別提到「醫療診斷、語音助理、教育概念與廣告的可視化」等領域的深層應用,向創業者提供一些方向。
Sequoia 的 AI 投資指南:從收入飛輪到技術實力的四項篩選器
在挑選 AI 相關的投資標的時,Sequoia 強調 95% 的標準與其他產業相同,但 AI 特有的 5% 則側重四大指標:
- 營收的實質性:區分真正的業務增長與短期「嚐鮮」的公司,關注產品採用率、用戶參與度及留存率。
- 與客戶的信任感:在當前階段,客戶對企業的信任比產品本身更重要,信任是長期成功的基礎。
- 潛在毛利率提升能力:隨著 AI 運算成本下降,企業需展現能夠確保健康毛利率的具體作法。
- 有效的數據飛輪:數據飛輪必須與業務指標直接相關,否則無法形成有效競爭壁壘。
這些都是無法輕易複製的護城河,並將成為判斷一家 AI 新創是否具備長期競爭力的重要依據。
邁向 AI 代理經濟時代:AI 不再只是工具,而是數位夥伴
Konstantine 隨後透露,大型模型的訓練正在放緩,轉而尋找新的突破方式,包括 OpenAI 的「推理能力 」及 Anthropic 的「模型上下文協議 」等,都試圖創造新方法來擴大應用。
其中,AI 的下一個重大浪潮將是「代理經濟」:
AI 技術正從單一任務的執行者,進化為能協作、溝通並交易的「代理人 」。未來將邁入真正的「代理經濟 」,這些智慧代理人將與人類共事,創造一個高度自動化且互信的數位經濟體。
代理經濟的三大技術門檻:身份、溝通與安全
要真正實現代理人經濟,AI 還必須解決三大技術關卡,這些都將是未來技術創新的新戰場:
- 建立穩定且持久的身份系統 :代理本身需要保持一致的個性與理解力,並持續地理解用戶,目前在記憶及自我學習方面仍有重大挑戰。
- 發展代理人之間無縫溝通的協議層 :代理之間需要建立類似個人電腦的 TCP/IP 協議層,才能傳遞資訊與價值。
- 建構基於信任的安全機制 :在交易對象都是代理的情況下,安全與信任的重要性更需提升,有望催生出圍繞著信任及安全的資安產業。
工作與經濟的再定義:AI 帶來的「高槓桿且高隨機」的新時代
Konstantine 總結道,AI 不只將重塑工作型態,更改變人們的思維模式,從傳統電腦的電腦科學的「確定性」轉向「隨機性 」思維,畢竟 AI 和人類一樣,記憶及反應都是不可確定的。
在管理層面亦同,管理 AI 代理需要做出更複雜的決策,包括流程的阻擋與回饋等,也是一門學問。
不難想像,未來將是「少數人驅動多數生產」的高槓桿時代,我們已經看到許多公司以較少的人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我們將能夠做更多事情,但也必須管理其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最終,這些流程與 AI 代理將合併,形成龐大的神經網路,重塑個人工作,重塑企業,甚至重塑經濟,因此沒有人能夠被排除在外。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