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字塔頂端的市場操縱食譜:香炒韭菜
Mosi 將當前的加密市場結構比喻為一場多層次傳銷 遊戲,KOL、VC、做市商、創辦人站在高位,利用資訊優勢設局,讓毫無防備的散戶成為最終的「接盤者」。他揭露一種常見的市場操縱套路:
專案方先嚴控代幣流通量、並使其難以被追蹤,再將極少量供應交由做市商操作價格。這些做市商熟悉代幣內幕,能夠精準狙擊槓桿交易者,以其作為「退出流動性 」。
更惡劣的手法則是場外交易 大幅折扣賣幣,然後用回籠資金拉抬場內市價。Mosi 以 Mantra 專案為例,不少專案透過這樣的方式實施龐氏模型,一旦折扣代幣解鎖,市場隨即崩盤。他坦言,「這種機制本質上就是一場包裝華麗的資金盤。」
崩潰發酵中!Reef Finance 創辦人捲入操縱疑雲,拋售上億美元?)
資訊黑箱與 VC 誘因:為何這場遊戲總是對散戶不利?
Mosi 嚴厲批評產業內普遍存在的資訊不對稱問題。做市商、VC 與創辦人掌握所有內部資訊,散戶則依賴 CMC 等平台上的「包裝後資料」作為判斷依據。甚至部分專案將這些平台當作 SEO 工具,營造假象來吸引用戶。
此外,Mosi 指出風險投資人的決策往往不是基於專案的產品市場契合度 ,而是追逐估值與市場熱度:
這種「估值比較法」投資邏輯扭曲了資本配置,使得資金流向短期高炒作潛力的專案,而非真正具備價值與實用性的技術解決方案。
從黑箱到陽光:市場需要的透明改革
為打破黑箱操作,Mosi 提出多項具體建議:
- 交易所應公開做市商資訊與其所掌握的代幣比例
- 開放源碼工具用以追蹤做市商鏈上操作與資金流向
- 明確標示流動性與 OTC 市場的價格落差
他也提議加強對投資者的合約履行監管,防止代幣權證 被轉手套利。此外,若 VC 涉及操縱行為或違反協議條款,則應有「失去代幣分配資格」作為懲罰機制:
雖然這些制度在執行上有挑戰,但若能結合交易所與社群共識,或將是撥亂反正的重要一環。
市場會自我修正嗎?分歧看法浮現
節目主持人間對於「市場自我修正力」展開熱烈討論。Tom 認為名譽損害會使不良 VC 被市場淘汰,但 Mosi 反駁指出,除非這些基金遭遇「慘烈歸零」的虧損,否則資金驅動的誘因仍會讓惡性循環持續。
Chris 補充表示,市場最終會將劣質專案淘汰,但過程緩慢且對散戶傷害巨大:
不少 VC 並非故意投資壞專案,而是在資金壓力與估值泡沫下做出非理性決策,這也突顯了在投資邏輯與風控文化上的結構問題。
加密散戶的宿命與希望:資訊揭露是唯一出路
加密市場的一大特點,是散戶通常能比傳統金融更早接觸新專案。Mosi 認為,雖然這帶來社群動能與早期參與,但當專案失敗或出現內部人套現事件時,散戶往往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只要專案未能充分揭露 OTC、代幣發行與資金流向資訊,就無法讓散戶在對等條件下參與,這構成實質上的「資訊詐欺」。
儘管批判犀利,Mosi 對「代幣」這個激勵機制仍持肯定態度:
若能將代幣設計得更具透明性與問責性,散戶將能成為真正的參與者,而不是總被「收割」的末端。
這場對談不僅揭露了加密產業的真相,更開啟了對於公平與透明金融體系的深刻反思。在這場尚未終結的「資訊落差戰」中,散戶需要的,從來不只是「空投」,而是真正的資訊對等與制度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