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ary
作为一个Web3项目方,如果让你在 100 个 Twitter KOL 的 feed 流和一家媒体这两个信源之间选一个,你会选哪个?
一、旧有对 KOL 的定义已经过时
当我们说 KOL 时,我们在说什么?
Wikipedia 把 KOL 定义为「向基层媒体受众阐释媒体信息的活跃用户」,根据传播学理论,媒体的信息并不直接流向目标受众,而会经由一些中介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有影响力的人会消化信息并将其传播给公众。
翻译到币圈,Wikipedia 认为信息的传递过程是这样的:项目方/阴谋集团→ 媒体 → KOL → 韭菜。
这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是错误的,旧有对 KOL 的定义已经过时。
二、币圈媒体的历史周期律
五年前,币圈几乎没有中文媒体存在;现在,媒体一篇商务文章的报价也许已经足够 cover 一个实习生一年的工资。
草创阶段,媒体聚集着一批最优秀的作者,他们拥有最顶级的新闻敏感度,夜以继日地写稿,甚至乔装打扮线下探访项目方的办公地点只为报道出最优质的文章。随着竞争格局逐渐成熟,流量基本盘逐渐稳固,最优秀的作者要么成为管理层,要么自己出来创业(其实媒体一直是币圈隐秘的黄埔军校),团队变得养生,原创内容逐渐成为新韭菜的行活,PR稿的比例也很难继续维持在极低的水平——印钞机已经制造出来了,谁能忍得住不日夜开动呢?
三、KOL 对媒体的短路
抽象而言,信息沿着「生产者→传递者→消费者」的链条流动,过去媒体的生态位是传递者,甚至有时还更偏生产者,KOL 则居于传递者和消费者之间;现在正好反过来:媒体滑落到传递者和消费者之间,一些 KOL 则升格为信息的生产者,乃至于他们就是阴谋集团本身。
绝大多数 KOL 的信息质量都不如媒体,他们贩卖的是情绪(八卦、段子、黄推);少部分 KOL 的内容与媒体形成差异化;极少部分 KOL 的信息敏感度、整合与输出能力不输专业媒体 —— PVP 日益严重的今天,用户日益增长的 alpha 需求由这极少部分非常 degen 的 KOL 在提供:他们逐渐短路了媒体。
但正如顶级 Marketing Agency 创始人 @dov_wo 所言,现在优质KOL完全不够,现在有很大的机会——大多数 KOL 还在贩卖情绪,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护城河。
四、KOL 的种姓制度
- 婆罗门:发CA就有买盘。他们拥有媒体梦寐以求的社区,他们的链上行为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力量,他们被动地成为了阴谋集团;
- 刹帝利:输出认知、生产叙事,长推与故事是他们的产品,卖给项目方也卖给散户,他们也是阴谋集团;
- 费舍:解读技术、制作介绍与教程,他们用通俗的 thread 翻译信息产业上游晦涩难懂的语言;
- 首陀罗:整合信息,包括产出日报、搜罗工具以及制作图表,这本质上是以一人之力对抗一个专业媒体团队,很容易吃力不讨好。
媒体是一只军队,修习的是「武穆遗书」,可以凭借专业积累和人力杠杆碾压费舍与首陀罗,因为这两者追求的是全面与可靠,是在再分配信息的权重,也即广义上的策展工作——这点上,没有任何个人能比媒体强。
婆罗门和刹帝利不求全面可靠,而求一剑斩仙,媒体便对他们束手无策—— KOL 中的婆罗门练的是剑宗,凭借自己的一手赌技独步武林;KOL 中的刹帝利练的是气宗,成为关系网络中的结构洞,站在 IQ150 的角度为 IQ100 者编织想象的共同体。
更有甚者,能横跨各个业务,通杀婆罗门、刹帝利、费舍和首陀罗的赛道。比如 @nihaovand ,既有顶级链上选手 @BTC_Prophet_ 的合作,拥有强大社区,又擅长输出叙事长文,贡献优质观点,还维护着 @AsianOnChain 这样的科普资料站,还在媒体上开设专栏,更日常根据市场热点撰写推文、制作mapping……
五、散户画像的变迁
楼市有个铁律:短期看政策,长期看人口。
币圈也一样,新一代散户的画像已经大幅变化,失去对热点的理解失去很多,失去对受众的理解失去一切。
正如盘主 @thecryptoskanda 所言,年轻一代根本不买上一代的账,他们更会做流量,CX更赤裸,以前团队卖梦想做业绩,年轻人不需要,他们需要更快见效的东西来做大流量和影响力,再反过来更快的变现。这届CX团队,是以冲土狗社区或者KOL带队的形式来做,层级返佣逻辑逐步被淘汰。
具体而言,这一代炒币人还没上小学时乔布斯就已经去世,他们没有统一地买过iPhone3和锤子手机,也没有为任何人的梦想窒息过,他们既精英又草莽,既书生又现实,既勤奋又懒惰——他们以各种奇形怪状的方式从五花八门的地方生长起来。
不仅比特币、ICO对他们是历史,连Defi、NFT、Gamefi 对他们也是历史。他们完全不吃密码朋克、去中心化这一套,他们很清楚 L2 就是机房,然后很快乐地在机房链上玩耍。zk 对他们不是笑话,因为他们压根没往这个方面想过——谁会翘课去币圈研究学院派的东西呢?
这点不仅攒项目的镰刀需要理解,媒体和 KOL 也需要理解——这点上,KOL 目前以其轻盈的身段领先媒体半步。
六、媒体的转型
事实上,我认为媒体现在被过分FUD了,媒体和以太坊的处境很像——甚至可以说媒体的复兴是比以太坊的复兴更具确定性的事,因为我观察到了媒体的自救:
一方面,KOL 的确在蚕食着媒体的市场份额,但媒体毕竟还是可以一天四班倒让快讯不开天窗,也可以通过团队协作降低热点捕捉、信息整合、真实性核验的工作中的交易成本,科斯告诉我们:就算媒体人才流失再严重,这个生态位依旧会存在。
另一方面,媒体正在悄然转型:过去的媒体是在用人力杠杆将非结构化 Alpha 聚合为结构化的 Beta,现在的媒体追求信息 Alpha 化和风格的抽象化:以@BlockBeatsAsia 为代表的媒体不仅保持着优质信源、专业新闻的基本盘,还很清楚人们爱看脱口秀而不爱看新闻联播,于是吸纳了很多优秀的年轻血液扫描链上、冲击土狗并撰写真正能帮用户赚到钱的报告,他们炒币凶猛、性格抽象而文字专业,是市场中一股新生力量。
七、尾声
@LeotheHorseman:注意力就是流动性,流动性就是注意力。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