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風暴引發擔憂:23andMe 用戶面臨隱私外流風險
據悉,作為創立於 2006 年且小有名氣的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 讓用戶只需寄送唾液樣本,即可透過其服務了解血緣分析、健康風險及遺傳特徵等資訊。該公司以平價且便利的基因檢測方式,普及消費者對個人 DNA 的探索。此前曾獲 Google 早期投資,並在 2021 年透過 SPAC 合併上市。
如今,申請破產消息傳出後,也造成了數據外洩的隱憂。即便公司表示在尋找買家期間,數據將維持妥善地保存與管理,但仍難說服民眾。
對此,紐約與加州總檢察長紛紛呼籲,要求刪除用戶個資與銷毀 DNA 樣本,強調州法保障用戶掌控其敏感資料的權利。
Sei 基金會拋出收購橄欖枝:打造「基於用戶」的基因平台
昨日,Sei Foundation 於 X 平台發文表示正考慮收購 23andMe,並計畫將其龐大的基因資料導入 Sei 區塊鏈網路。
The Sei Foundation is in the process of placing its boldest DeSci bet yet.@Sei_FND is officially exploring the acquisition of @23andMe to defend the genetic privacy of 15 million Americans and ensure their data is protected for generations to come.
We believe user data… pic.twitter.com/c06R2QPyff
— Sei 🔴💨 March 27, 2025
Sei 基金會強調:「透過加密與去中心化技術,我們有能力將資料的所有權歸還於用戶手中:
當數百萬筆敏感基因資料可能流入不透明勢力之手,我們必須出手保護資料主權與隱私安全。
收購消息傳出後,Sei 原生代幣 SEI 從 0.209 美元升至 0.215 美元,在 3% 的短暫漲幅後回落,顯示市場雖對該計畫抱有一定期待,但仍對其「基因上鏈」計畫的可行性與法規風險持懷疑態度。
基因上鏈:DeSci 理念從理想到實踐
Sei 基金會的行動與「去中心化科學 」的理念不謀而合。藉由區塊鏈,DeSci 讓研究過程與數據更透明,解決傳統科學領域中的財團或政府的壟斷與資源不均問題。
鏈新聞此前報導,DeSci 能透過組織 DAO,讓研究者直接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募集資金,並讓用戶自主控制科學數據。若 Sei 成功收購 23andMe,或將成為 DeSci 在基因應用領域的突破性典範。
去年至今,包括 Mechanism Capital 合夥人 Andrew Kang、以及加密貨幣交易所 BitMEX 創辦人 Arthur Hayes,都紛紛表示看好該賽道,並點名 Bio Protocol丶Pump Science 及 GLP1Science 等協議。
基因資料與區塊鏈的關鍵交會點
Sei 基金會與 23andMe 的潛在收購前景,不僅是一場企業併購,更可能成為隱私保護、數據主權及網路科技的一個交集。未來若成功落地,將讓 1,500 萬用戶重新掌控自己的基因資料,也為區塊鏈技術在醫療與生技應用上寫下重要一章。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