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首度將加密貨幣納入國際收支統計標準:比特幣非金融資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日前更新了其《國際收支手冊》,首度納入加密資產的分類與統計方法。比特幣等無負債數位貨幣將被視為「未生產非金融資產」,反映加密資產在全球經濟中日益突出的地位。

 

IMF首度將加密貨幣納入國際收支統計標準:比特幣非金融資產

什麼是 IMF 與國際收支手冊?

IMF,全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是一個由 190 多個國家組成的國際機構,目的是促進全球貨幣合作、穩定金融體系及經濟成長。該團體會定期發布多項統計標準與政策建議,是各國政府與經濟機構參考的重要依據。

其中,《國際收支與國際投資部位手冊》是 IMF 用來指導各國統計跨境交易與資金流動的標準工具。這次更新至第七版 ,是自 2009 年第六版以來的首次重大修訂。

比特幣等無負債幣種被視為「非金融資產」

IMF 在最新版的手冊指出,加密貨幣與數位資產交易量近年來的激增,跨境資金流動也日益頻繁,然而傳統統計系統無法有效追蹤這些資產對經濟的影響。因此,IMF 在 BPM7 中首度制定加密資產的統計方法,目的是提升各國對數位經濟活動的掌握與政策應對能力。

內容寫道,比特幣 與其他無對應負債、且用途為交易媒介的加密貨幣,將被歸類為「未生產非金融資產」。這類資產與天然資源如土地或礦產相似,並非由經濟活動產生,但具有價值且可交易:

沒有對應負債、且設計用作交易媒介的加密資產 ,將記錄在資本帳項下,作為非生產資產的取得或處置。

:記錄資產轉讓與非生產性資本項目的帳目。)

含負債或協議平台的幣種成「金融工具」

相對地,像穩定幣 這類有資產支持的幣種,則被歸為「金融工具」,就等同是債券、股票等由對應負債或權利組成的資產。

此外,以太坊 、Solana 等具備協議或平台特性的代幣,若由他國居民持有,可能會被視為「類股權資產」,與外國投資人持有國外公司股票類似:

這項分類將能幫助各國,更精確地掌握不同型態的數位資產在其經濟體中的角色與性質。

質押與挖礦獎勵成「電腦服務收入」

IMF 也提到了參與驗證加密交易所獲得的報酬,如質押 或挖礦 ,應視為「電腦服務的生產行為」。其報酬若符合條件,可列入出口或進口項目;若是透過持有資產而獲得的質押獎勵,則可類比為「股利收入」,納入經常帳統計:

這項定義將有助於政府,更全面反映國內與跨國間數位資產相關服務的經濟價值。

為記錄貨物、服務、收入與經常轉移的帳目。)

BPM7 將影響未來各國統計

BPM7 手冊的制定歷經多年討論,以及與超過 160 個國家的意見回饋,預計將成為未來數年各國官方統計的基準。即便各國導入時程與方式不盡相同,但此舉無疑象徵數位資產正式進入全球經濟架構,成為不可忽視的一環。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是交易建议。BlockWeeks.com不对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所做的任何投资承担责任。我们强烈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进行独立研究或咨询合格的专业人士。

(0)
区块链小猫的头像区块链小猫普通用户
上一篇 4天前
下一篇 4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